蒲琴 四川师范大学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经济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增强,各国之间的竞争也日益白热化。综合国力的强盛成为各国争相追逐的制高点。追根究底,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高质量人才的培养竞争。因此,各国把人才培养与知识经济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诸多国家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期望培养更多适应时代发展的高水平知识型与应用型的人才。中国也适时抓住时机,加入课程改革的大浪潮中。自2001年秋季,中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展开,教材从长期的“一纲一本”逐渐过渡到“百家争鸣”的状态。教材作为实施课程的主要载体,具有将课程标准具体文本化的特殊功能,对教学质量的高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现行教材进行全面的评价,就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选择话题方面
在小学英语教科书中,一个好的话题既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又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它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产生交流的欲望,因此,对比分析两版教材的话题选取就显得十分必要。二、栏目框架方面
栏目框架是一本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教材栏目框架的设计能更深层次的体现教育理念。它不仅是课程观的载体,同时能够充分表达出丰富的教育因素。三、教材自身的科学性
一本具有科学性的教材,不在于它是否完整地罗列了这门学科的全部知识,而在于它是否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按照编辑大纲的要求,合理而又妥善地涉及了必需的学科内容。基于此项判断标准,两版不同的小学英语教材在低年级(3-4)学生的课业达标方面,要求语音准确、清晰,词汇掌握量在300——500,能进行简单的问候。高年级(5-6)学生能辨析单词的发音,词汇掌握量在800-1000,能对一些日常的话题进行简单交流,总体来说,难度适中,学生能较容易完成这个目标。说明在符合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方面,两版教材都基本做到了。然而,外研社版英语教材在话题的选取方面,加入了国外文化元素,却没有兼顾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人教版教材也没有突出国内外文化知识,这点需要改进。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却不尽如人意。英语知识的编排方式都是螺旋式为主,直线式为辅,大体成螺旋式上升的结构体系,从简单到复杂,从低层次的展开到高层次的综合,进而不断深化的过程。然而,这个体系虽然利于回顾旧知识,却也容易引起知识体系的混乱,课本知识呈现出凌乱松散的状态。如何才能两者兼顾,使教材的编排方式更具有科学性,确实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