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青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618307
党的十九大中指出高等教育要实现内涵式发展,这对大学生教学管理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教育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使命,对于社会未来的前景与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教学管理是联系教与学各个环节的桥梁,对高校教学活动进行有序管理,是顺利开展教学的基本保障。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必要优化大学生教学管理的方式,全面提升高校育人质量。
一、大学生教学管理的原则分析
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众多,课程体系复杂,学习活动更为强调自主性,开展大学生教学管理要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第一是有效性原则,即要通过教学管理落实教学的效果,让每门课程的教学都成为学生知识与能力发展的途径,保障所投入的教学资源发挥出应有的价值,这也是教学管理活动的最终目标所在。第二是系统性原则,要求教学必须以有秩序的方式连贯进行,并以系统思维对待教学管理活动,运用课程编码与信息化手段将教学活动结合为一个整体。第三是创新性原则。创新是提升一切实践活动水平的根本动力,教学管理工作应当反映出教学活动与学生心理的变化,能够与时俱进,革新不适应新形势的部分。为了使高校教育活动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相适应,高校课程体系常会出现变化,教学管理也要随之做出调整。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更为活跃,人格向个性化方面发展,教学管理的形式也应更为灵活。【1】二、优化大学生教学管理的方式探索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管理活动要使学生成长成才,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因此在整个体系的设计上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依据学习的需求整合教学资源。首先,要完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系统中集成课程管理、学籍管理、教务通知等功能,为每个学生提供接入教学管理系统的信息化端口,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和服务信息反馈机制。其次,整合教学服务系统,建设一站式事务服务中心,提供教务查询、就业指导、招生咨询等服务,让学生能够便利地使用所有与教学相关的服务。【2】再次,围绕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需求,实现各层次教育活动的互动,促进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就业指导老师等教育主体的交流协作,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与教育。总之,要使原本分散化的教学活动联结为一个互动的整体,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学业发展。(二)健全教学评价方式
开展教学评价是保障教学效果有效性的基本方式,间接地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实践形态,能够为教与学的活动提供外部动机,具体包含学业评价与教学质量评价两个方面。在学业评价方面,首先要切实提升过程性评价所占的比重,鼓励学生更为积极地对待学习任务,提升学习心向。应要求存留教学过程中产生的课堂发言记录、实践活动考评、出勤记录等内容,以保障平时成绩评价的客观性。其次要提升学业评价的灵活性,全面真实地反映学习质量,如以读书笔记代替普通的课程论文,增加主观类和应用类考评,体现学生的个人学习与研究结果。在教学质量评价方面,运用信息化教学平台,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依据教学活动的内在规律将评价指标分解为多个要素,由学习者根据学习体验进行评价,以了解具体的教学情况,激励教师调整教学方式。【3】对于教学质量评价偏低的课程,要及时介入了解情况,提供建议。
(三)完善教学过程管理
对教学过程的管理有利于提升教学活动的规范性,增加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学管理部门要修订与完善教学指导方案,在了解具体课程特征的基础上,按照教学高效原则,对授课活动提出原则性的要求。首先要明确教学内容上的要求,如理论与实践部分比例得当,课时分布合理,指导专业研究方法,提供充足的自学提示等。其次,对教学组织形式做出要求,多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参与。每学期定期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并将活动成绩体现在过程性学业评价中。再次,对教学技术做出要求,如使用多媒体设备教学,使用虚拟仿真技术进行实验教学,利用微信群、QQ群加强师生交流,利用优质慕课资源进行知识拓展等,以先进的教学技术优化课堂形态,提升学习效果。可录制本校优质课程案例,在教学资源中心显示,以明确学校对教学过程的相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