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高骏 成都体育学院足球运动学院 四川成都 610041
1、我国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阻滞因素
1.1 经费资源分配不合理
校园足球经费主要来源于中央专项资金、地方配套资金、企业赞助等,除上海、青岛等经济发达、足球氛围良好的城市外,大多数城市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所需经费主要依赖于中央专项资金。经过调查发现,中央专项资金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型城市校园足球活动中并没有产生有效的促进作用。例如:上海市政府校园足球专项资金每年达2000万元,中央资金仅为90万元。如果将90万元中央资金划拨至经费短缺的布局城市,对当地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可能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1.2 校园足球开展所需场地稀缺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于2014年12月26日发布的《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10年间体育场地总数由85万个增加到了169.46万个,增幅达到99.36%。其中增加了47.69万个篮球场地,相比之下,在10年的时间里,我国不同规模的足球场馆数量只增加了7100个,只有篮球场地的1/66,也远远落后其他类型体育场地的增长速度。足球场地增幅相对较小,这主要是由于篮球场地建设成本低,特别是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城市里,想要新建标准的足球场地,需要投入巨大的财力和物力。1.3 校园足球文化建设薄弱
体育和文化真正的结合点在于观念,家长、教师、校长、学生的主观观念是制约校园足球文化进入校园的主观因素。校园足球能否在全国普及,取决于它能否作为一种文化进入学校。目前,在国家的强有力的领导下,校园足球的发展是迅速的,但要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并得到家长、领导、老师等人的大力支持和认可还需要一段时间。1.4 校园足球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在目前的中小学里,专业科班出生的足球教师屈指可数。根据调查得知,作为校园足球定点学校里的足球教师及教练员48.4%为体育院校非足球专业毕业生,34.4%为足球专业毕业生,10.1%为退役足球运动员,而不具备任何教练员等级的人员比例占到53.4%。以上数据充分说明目前校园专职足球教师严重短缺,这使得不少校园足球定点学校在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开始阶段就陷入了僵局。1.5 校园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和输送道路不畅通
通过调研和研究证明,单一教育体系和体育系统的资源是稀缺的,所培养的后备人才大多缺乏文化素质教育,产业化与社会化的"多元共生"培养体系也无法逃脱"失灵"现象。目前,走民办培养道路已行不通了,选择体育系统胚芽培养路径也屈指可数,培训人数较少,培养形式独立,主线不清,合作松散,效果欠佳这是当前校园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总体情况。2、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2.1 积极调动社会资源,改善校园足球基础设施
在经费方面。要改变校园足球活动资金主要源自于政府的现状,要充分引导和整合引进市场经济,形成国家拨款,省、市资金配备,社会赞助等多元化的完整资金链条,并为校园足球设立专项资金改善校园足球基础设施,建立促进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的奖励机制,为我国校园足球活动提供有力保障。在场地方面。对增建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要深度调研、充分考虑学校有无足球场地、现有场地是否充足、是否符合比赛要求、是否符合健康标准,能否满足日常教学训练和比赛的需要,力争科学规划和解决这些学校的足球场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