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荣 贵州省遵义市朝阳小学
教师要努力培养和激发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让他们愉快地阅读课外书,快乐地吸取自己想要的各种知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课外读物的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呢?我是从以下几步来做的
一、明确读课外书的好处
由于学生的课余负担较重,让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开展课外阅读,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确阅读课外书的好处(这一方法主要是针对中高年级学生而言)。我在班上的学习园地中办了两版有关读课外书的的好处的内容:一版是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语言文字材料可以实现六个获得:
第一获得间接经验作为写作材料;
第二,获得作者的感情以陶冶情操;
第三,获得作者的思想、道德形成观点可供思索和立意;
第四,获得认识事物的方法,以便自己会观察、会思考;
第五,获得表达方法,布局谋篇,铺陈比兴有所借鉴;
第六,获得语汇,有了语言积累。
还有一版是:读课外书,乐趣多;
读课外书,增加知识;
读课外书,能提高分数。
二、要我读——培养兴趣
1、安排课外阅读,验证读课外书的好处。
利用课余时间和学校安排的课外读书时间,让学生到图书室借阅自己喜欢的图书来读,并给学生提出要求:同学们借阅一周后,班上要开展一个读书交流的班队会,交流的主题是:《我的收获》,即对照学习园地的板报中读课外书的九点好处,谈谈自己在所读的书中收获了什么?2、开好主题班队会,阅读课外读物的收获——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知识,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实和现象,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我认为,不断扶植加深学生想成为发现者的愿望,并通过特殊的工作方法实现他的这一愿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务。根据这一理念,我在班上搞了几次班队会。班上部分学生平时很胆小,很怕我,因此为了让所有学生能在班队会大胆发言,班队会由班长来主持,老师只是旁听者和指导者,活动效果非常好。学生畅所欲言,气氛活跃。同学们都能对照六个“获得”或多或少地交流了自己的收获。读了历史故事书的同学讲了英雄的故事,体会到了几千年来的中华民族精神,体味到关于忠诚、勇敢、正直乃至爱国主义精神;读文学书的同学讲:我积累了很多富有哲理性的优美句子,有的还能把精彩的片段背给大家听;读科普类的同学讲:他们懂得了怎样保护环境,怎样爱护动物,珍爱生命,总之,学生交流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内容丰富多彩。在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也看到了他们的激情,看到了他们对课外书的兴趣在高涨。随后,我作了总结,并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听了大家的发言和交流,你有没有心动,想去读读他们交流的这么多有趣的书呢?课堂上再次活跃起来,大家七嘴八舌的讲着自己想读的书。我在同学们的议论中隐约听到这样一句话:我恨不得把图书室搬到我家里,把所有的书都看完,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