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敢 广西贺州市昭平县凤凰乡凤凰村教学点 546808
我国在教育事业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精力,现在小学语文教学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其表现是小学生已经逐渐对语文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新的教学思路与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新课标课改的持续推进,要求老师在进行基础教育的同时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将学生培养成综合能力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一、核心素养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学分析
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要与语文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相结合,需要学生积累语言和文字两方面知识,提高知识的理解能力,对知识加以运用。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要建立在学生了解文字的基础上。语言的运用能力是一项非常综合的能力,考察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逻辑能力,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非常有帮助。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还要注意不断拓展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多阅读名著,增加阅读量的同时提高理解能力,对于文章中的情感,可以让学生们互相探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探究能力。
二、核心素养下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一)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我国传统教学方式是老师一味地讲,学生机械地记,老师在课堂上单向向学生传输书本知识,枯燥乏味,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难免会溜号、开小差,注意力无法集中,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无法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不能自己解决问题,学生很难构成知识体系,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会降低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核心素养与思维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也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领会课本内容。例如: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中,“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让学生任选一种动物,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心中的形象。同时,老师也可以将优秀作品展览,或者设置一些小奖品,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老师还可以通过组织故事会,让学生们发挥想象,画出心中的图画,将心中的故事分享给老师和同学,用文字和画画共同描绘孩子们心中的美妙世界,表达内心的情感。此时,老师要扮演成一位很好的倾听者,认真感受。为了巩固知识点,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文章进行配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让课文变成动画,拓展教学模式,丰富的课堂内容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在配音过程中,用声音传递情感,表达感情,不仅可以纠正发音,可以培养孩子敢说话、敢发言。对于低年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要拘泥于课本,要采用多样化教学,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为树立三观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