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 李丽娜 哈尔滨剑桥学院 梁凤霞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绪论
高等教育在经历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的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管理制度也发生变革。广大学生及家长对高等教育产出的期望程度提高,对教育的投入和产出计算也更加精确,对教育要求越来越高,并没有因为高等教育的普及而降低,反倒逐渐提高。各大高校在应对教育需求差异化时,提出了学分制思想,主要以学年学分制为主。针对专业的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规定学生的固定时间内修完相应的课程,部分公共基础类课程已经打破了院系和专业的限制进行选课学习,体育类课程已采用学年选课方式,突出满足学生对课程差异化要求,在学分制及选课制运行过程中,教育管理部门提出进一步改变学分制,实行范围更广的完全学分制。二、完全学分制在应用型高校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很多应用型高校已经开始应用完全学分制。在建立学分制过程中一般分为三个阶段:1.学年学分制过渡阶段
在开设课程之前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前进行社会市场调查,针对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和潜在去向分析学生在校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并把技能的获取和开设课程联系。实施后对学生技能改善和教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效果均具有比较明显改善。2.完全学分制全面实施阶段
在各高校全面推广完全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容量方面大幅度增加,教师在不同专业分支课程中开设的课程数量大幅度增加,学生获得更大的学习自主性和自由度。全面实施以后,同一专业学生的技能差异化程度更大,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应用技能掌握程度以及就业效果作为完全学分制评价标准3.完全学分制改进阶段
在完全学分制实施一段后,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资源分配的方式进行调整和改进。社会经济环境和人才供给结构的变化,人才的培养目标变革均会给完全学分制改革带来指导建议,只要坚持市场人才需求导向,人才培养差异化定位,不让改革偏离大学实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三、完全学分制在应用型高校的现状
应用型高校成立时间比较短,人才培养模式和经验参考公立大学。通过引进吸收并与应用型高校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其具有一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完全学分制在各高校全面实施后,也受到应用型高校和私立学院的关注。大多数应用型高校已分步骤,分阶段实施了完全学分制,也逐渐引导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转变思路,引导学生对完全学分制从陌生到熟悉,通过完全学分制应用后的各方反馈意见看:第一方面,学生的学习过程自由度更加提高,但由于根据兴趣选课,选课后学生的积极性并没有下降,反因为学习兴趣而提出。教师对学生培养的方式和方法不断进行调整和改善。第二方面,由于完全学分制实施,教学经费投入大幅度增加,其中以课程建设,教学资源扩大等为主要投入方向,经费投入最终均直接针对学生教学条件的改善环节。
第三方面,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工作任务有所增加。在教学管理。日常教学维护,教材订阅和教师安排方面内容相对增加。另外日常教学秩序的维护和职能转变相对更加宽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