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良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党政办 湖南益阳 413000
思想政治建设是高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伴随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已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需要利用新技术、秉持新思想、新理念和新观点,构建起完善的大思政建设新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得以全面体现.
一、大思政教育平台构建的重要性
(一)大思政教育平台建设与社会发展趋势相适应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思政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首先,网络技术的出现丰富了思政教育资源,拓宽了思政教育途径并扩大了思政教育渠道.此外,互联网具有高度的共享性,借助互联网优势可宣扬思政积极内容.利用互联网舆论性的特点,便于热点性话题的讨论.但是该环节要加强对舆论的引导,保障舆论方向的正确性.(二)有助于增强大思政教育建设工作的亲和力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加强亲和力,思政参与人员需要具有较强的带动力度,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认识,构建大思政平台便于加强受教育学生与工作载体之间的联系性.此外,将思政教育内容发布在网络平台上,可以促使思政教育工作带有明显的生活化特征,便于推动思政工作的顺利开展.还有相比于思政工作传统教育形式更具有带动作用,可提高学生参与思政学习的积极性【1】.二、"互联网+"背景下大思政教育工作的独特性
(一)生活化和时代性特征明显
"互联网+"背景下大思政教育平台的构建需要带有明显的时代性和生活化特点.思政教育工作人员需要熟悉流行的网络词汇,要明白网络表情包的含义.这样与学生沟通交流中可采用诙谐性的网络语言,便于拉近两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可降低思政教育的敏感性.同时思政教育工作人员使用的话语在落实到具体人和事上时,采用的相关教育理论和思想不能太深奥,要通俗易懂.最后思政教育人员对学生的关怀,要做到情理之中.(二)全面性和实时性特征明显
无线网络、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大思政教育平台的全面性和实时性特点明显增强.借助"互联网+"背景下的移动终端设备和无线网络技术,可转变原有的教育模式,突破传统课堂限制,利用互联网可随时随地进行思政教育工作.在"互联网+"大思政教育平台下,教育主体性也发生了变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各个网络媒体也能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宣传,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传播正能量.(三)教育者和受教者联系性增强
"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大思政教育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并且这样互动交流的形式有时是匿名的,能减少沟通障碍.借助"互联网+"网络大平台,开展思政教育可减少受教育者对思政教育的排斥感,便于自身真实想法的表达.为了在"互联网+"背景下,利用大思政教育平台增强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间的交互性和渗透性,思政工作人员要全面了解受教育者的想法,可利用电影、视频、音乐等新形势开展思政教育【2】.三、"互联网+"背景下加强大思政教育的措施
(一)加强建设,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互联网+"背景下,信息传递的载体不断增多.在构建大思政教育平台时,要妥善借助网络平台载体的力量.网络思政教育载体是构建大思政平台的前提条件,因此要提高校园网络思政教育载体的多样性.做好网络思政教育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网站内容的严谨性,要在成分尊重受教育者基础下开展思政教育,满足学生对获取信息的需求.增强网站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性,利用网站发挥其网络舆论性的作用传播正能量,引领学生的思想政治方向形成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参与思政教育的有关人员要利用好微信、微博、QQ、易班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将其有效性得到全面展现.微信和微博可以补充专题网站中思想政治内容的不足,网站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联合使用可增强思政教育效果.另外,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可密切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针对新媒体如此大的作用可构建官方微信或者官方微博,加强对全校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建设QQ、微信、微博群或者建立易班,这样便于加强班级管理和交流.思政教育工作人员在重视新媒体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传统媒体的作用,应该线上线下两者结合,优化资源配置,共同服务大思政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