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历史
文章内容页

浮夸也是有传统的

  • 作者: 百家讲坛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6618
  • 李伟明

      最近,“被就业”一词蹿红网络。事件起因是大学毕业生赵冬冬网上发帖称,在从未听说过就业单位的情况下,自己与一家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对此,他自称“被就业”。

      这让人联想起不久前教育部公布的2009年高校就业情况:就业率达到68%,与去年同比基本持平。既然就业率这么高,为什么还会有“被就业”的情况出现呢?

      “被就业”之后,“被增长”也横空出世,只不过前者是一个个的案例,后者则源自公众的感觉。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9667元,人均可支配收入8856元,同比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733元,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增幅均超过GDP。对此,民间给予了“被增长”的回应,原因是它很不符合公众的切身感受。

      其实,不论是“被就业”,还是“被增长”,都是严重的浮夸现象,是政府公信力遭遇怀疑的表证。统计数字任意夸大,在我们的生活中根本不算新鲜事,在古代也是屡见不鲜。

      汉献帝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西征关中,河间人田银、苏伯造反,被曹操的手下国渊平定。一般而言,主将为邀功,破贼文书上常将斩获的俘虏首级以一夸十地上报,但“国渊上首级,皆如其实数”(《资治通鉴》)曹操问其故,国渊说:“夫征讨外寇,多其斩获之数首,欲以大武功,耸民听也……渊窃耻之。”

      国渊的汇报,用现在的话说,是公开违背了行业潜规则——此前的歼敌数字统计报表是大有水分的,而且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国渊的如实?[报居然引起了领导的重视。还好,对国渊不遵守潜规则的做法,曹操不仅没有批评,相反还因此赏识、提拔他。

      古人的破贼文书,为何要“以一为十”,夸大这么多倍数?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领导好大喜功,希望借此机会被提拔或多拿奖金;领导为了显示实力,威慑敌人,最好起到节约成本、不战而胜的效果等等。总之,一句话,这样做的结果,肯定对自己大有好处。

      骗人的手段,对当事人来说是得到了好处,对不知情的人来说,却是另一种效果。若非有国渊这样的人揭开真相,那么,官方所谓的“战绩”、“政绩”到底如何,恐怕只有提供数字的人自己才知道。而对于时间久远的后人来说,先前的那些数字,只怕永远是笔糊涂账了。

      虚报浮夸的做法至今未绝的最大原因是造假者“吹牛不上税”,无本万利,只有好处,没有风险。所以,要治这股歪风,根本的办法是让好大喜功、文过饰非、弄虚作假、欺下瞒上者承担风险,接受严惩。

      其实,统计执法在我国古已有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颁布的《秦律》就规定:凡虚报、瞒报统计数据的与盗同罚。在汉代,官吏若存在这方面的行为,将受到免职处分。如果对吹牛者不但“上税”,而且还从严追究责任,还会有多少人去冒险乱吹呢?

      编辑/高丹

      本文标题:浮夸也是有传统的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194864.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