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散文
文章内容页

在中学体育课堂中渗透德育的思考

  • 作者: 散文百家·下旬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8048
  • 韩宝利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已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重点。学校体育既要育体,还要育心,在体育运动中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这是当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对体育课堂提出的要求。本文通过对中学体育课程教学特点的分析,探讨性提出了体育课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的途径与方法,使德育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体育与德育的有机给合,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完善的中学教学中,德育是灵魂,而体育则是全面发展的有力保证,具有为德育提供健康而又精力充沛的受教主体的重要作用。体育教育首先包含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次还包含着意志情感教育、挫折教育、体育活动中的拼搏精神和坚强毅力。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宗旨是为社会培养品德高尚,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全面型人才。从体育教材的性质来看,具有鲜明的德育特点,从体育课“身教胜于言教”的特点上看,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

      一、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

      1. 抓好课堂常规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个教学环节,进行课堂常规教育,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逐步养成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坚强意志品质。

      体育是一种行动的教育。通过体育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等品质。在体育活动中,常常要求克服困难,敢勇奋斗,有利于培养勇敢、坚毅、果断、机智等意志。这些道德品质和意志,在体育的实际活动中,比在教室里的学习中更容易表现出来,教师针对学生的种种表现及时进行教育,进行德育渗透。

      2. 在体育教学内容中渗透德育。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内涵,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在体操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意志力较差、软弱胆小、犹豫不决的学生,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针对实际情况设定一定的障碍,降低难度,让他们通过努力能够完成并获得成功,培养他们勇敢、果断、顽强的精神。再有对一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进行一些特殊练习,加强学生自控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设置困难环节,促使学生作出努力,突破难点,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3. 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以身作则渗透德育。

      体育教师的举止言行,仪表服饰,神态气质和习性,无不作为信息传导于学生的大脑,反馈于教育过程中。体育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大部分时间在室外进行,课堂空间较大,学生身体活动及心理活动受外界影响比较大。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外界环境因素不利的情况下,就更应起到表率示范作用,有目的地去引导学生,给学生以良好的课堂德育示范效应。

      培养学生要有远大的理想,作为教师自己首先要有良好的品德素养。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是学生模仿的榜样。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应对学校体育事业具有坚定的信念,并作为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和追求,面对现实,自强不息,自尊自重,不必因工作中的小小挫折而心灰意懒,贬低自己,看不起自己的职业,体育教师要时刻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诚实守信,用自己的言行去熏陶学生、感染学生。

      在体育教材备课方面,有意识地把德育内容渗透到备课之中,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让学生多看到社会的“闪光点”。充分利用英雄模范人物,身边的典型人和事来熏陶教育学生们的情感,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每一个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首先学会做人。

      体育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法纪观念。法纪观念的培养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比如像进行游戏教学时,一定要教育学生遵守游戏规则,使学生懂得遵守规则是任何事情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再像裁判训练时、教学比赛时、考核评价时,都要让学生遵守规则,明确规则的重要性。因为规则如同国家的法律。法律的实质就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强制力和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对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行为的约束都可以为社会树立良好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遵从社会道德和法制纪律。

      二、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的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的途径有很多,要想取得良好德育效果就必须选择一定的教学方法。

      1. 教学内容体验法。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练习手段,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育项目本身又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如学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在体操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享受,在体育游戏中愉悦身心。教师应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地实施德育,使学生在实践中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培养良好的品质。

      2. 竞争激励法。

      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经常采用激励竞争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语言激励、体态暗示等手段来对学生进行鼓励,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用此法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使其正确地面对竞争与胜负,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又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与此同时,还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必须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

      3. 情感投入法。

      体育教学是教师引和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过程。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如对动作不协调的学生多加鼓励,对生病学生多给温暖;经常进行师生交心活动,多表扬少批评等手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思想品德教育在良好情感的催化下,学生会自觉愉快地接受,甚至还能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迫切要求。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在这种和谐、愉快、情感交融的教学气氛中,才能起到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作用。

      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积极的意识、正确的观念和坚韧的意志的最佳阶段或关键时期,是其行为习惯、性格特征、意志品质、思想意识、思维方式的形成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每位体育教师应该积极挖掘体育教学中的德育素材,结合实际情况、捕捉有利的时机、采取有效手段,把德育内容融入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使德育教育寓教于乐、寓教于景、情景交融,体现体育教学潜在的价值,实现两者的有机渗透,使学生的体育与德育相互促进,不断发展。endprint

      本文标题:在中学体育课堂中渗透德育的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210317.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