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散文
文章内容页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

  • 作者: 散文百家·下旬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8464
  • 葛文静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新课程倡导的参与式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理念。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已深入人心,语文老师也在潜心摸索并贯彻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使课堂教学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探索语文教学规律;走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误区;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主体性,主张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的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较好地得到强化。合作学习可真正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尊重。

      教育学生学会共同生活是当今世界教育的重要课题。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共同的学习目标将小组成员的个人利益与小组的集体利益紧紧地联系起来。为了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使小组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和谐的氛围中。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对他人的了解和对相互依存的认识;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现代社会需要的团队合作精神。

      课改以来,我积极实践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们很喜欢,因为学习氛围更为宽松、自由。在平时的课上我经常组织学生们组织小组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预备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的教学完成后,我设计了一个语文活动:小组合作制作语文小报“春天来了”。布置任务之后,小组利用1节课商量,然后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完成。结果却让我有些失望:有一组的学生,争执了一节课没结果,最终各人做了一张,然后选一张最好的交给了我;有一组谁也不管,结果只能由小组长负责交差;只有一组是大家合作分工,完成小报的。

      由这次的经历和平时对其他课的观察,让我发现了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理念上改变了,教法和学法都在改变,但目前实施下来还是存在不少的弊病:

      一、拼凑合作,效率低下

      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小组中的争执时常发生,有些时候从争得脸红脖子粗到谁也不理谁,最后造成完不成学习任务;在集体交流中,绝大多数代表小组的同学总喜欢这样开头“我认为,……”,而不是“我们认为……”,他们忘了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有时候,学生认为随着老师说“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后,小组合作学习也就结束了,然后就自顾自地说话,做别的事情,而不再去关注其他小组的交流,甚至是本组同学的发言。

      二、选题随意,缺乏研究

      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选题是关键,教师必须在课前花费大量的精力苦心钻研,而不是在课堂上心血来潮、信手拈来。不少教师对选题不够重视,课前没有认真准备,对教学内容和学生个体缺乏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中探讨性问题的提出显得很随意。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不管时机是否成熟、不管问题是否值得探究,教师都交给学生分小组学习,仿佛在课堂上不讨论不探究一下就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那些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花费时间过多,而真正需要探讨的问题或草草收场,或根本不深入。

      且不说教师提出的这些问题能否在一堂课中顺利解决,单看这些问题的质量,就应该好好研究一番了。以上五个问题,只有后两个问题有讨论的价值,由于前面三个问题花时多,致使后两个问题根本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探讨,最后只能仓促结束。《散步》是一曲温馨隽永、耐人寻味的亲情之歌,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感情,在教学时可以结合后两个讨论题对《散步》的主题进行探讨,可惜教师未能把握住关键。

      三、优势学生的舞台,弱势学生的搭车现象

      由于学生的能力和知识积累有差异,显然小组合作成了优势学生展示的舞台,他们在讨论和集体交流中无疑成了中心人物。久而久之,弱势学生成了旁观者,最后小组合作再也不关他们的事了。但是小组合作的成绩评定是由小组为单位的,所以其他小组成员的劳动成果也成了他们的劳动成果,他们搭着这辆顺风车取得了分数。

      四、课堂评价,鼓励泛滥

      在课堂上,经过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表意见后,教师便不失时机地堆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这本来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面对模棱两可,需要辨别的发言,甚至是答非所问、离题万里的回答,教师或不置可否,或一概赞赏。以至于有学生说“《皇帝的新装》里的两个骗子,异想天开,值得学习”的时候,教师竟一时语塞,然后就面带笑容鼓励道:“你的回答有新意。”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提倡学生求异求新,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赞赏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因而适当的表扬鼓励是促使学生进步的动力。但是鼓励一旦泛滥就未必是好事了,因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还不成熟,看待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还不强,讨论交流中难免出现谬误,出现是非不分、认识低层面的现象。如果谬误得不到纠正,是非得不到辨别,平庸得不到升华,学生就只能在老师的一味鼓励中沾沾自喜,只能在窄小的空间中自得其乐。在课堂评价中滥用鼓励机制,有可能使课堂成为虚伪做作和浅薄无知的滋生地。

      “素质是一个系统,各种素质是构成整体素质的要求。整体素质水平取决于要素的水平及要素之间结构的合理性。”(《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顾春主编)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何进行合理科学的策略构建,还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研究。endprint

      本文标题: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210338.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