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散文
文章内容页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 作者: 散文百家·下旬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8658
  • 白春静

      美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而且还要对学生进行灵活多样的德育渗透,这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然而,美术学科又有别于其它文化学科,德育渗透不可离开美术学科本身的特点,牵强附会地把美术课变成单纯的思想教育课。这些年来,我在美术教学中注重了德育的渗透,尝试了不同的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课堂渗透

      在美术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达到育人目的,教师所讲述的道理不能是空泛的说教,而要做到有情感的渗透、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个人的意志和行动,在“润物细无声”当中受到启迪和熏陶。

      1. 在欣赏课中渗透德育。

      欣赏课的教学,是要让学生从古今中外的大师们的作品中去感受美、体验美,从而开阔他们的眼界,提高审美能力、欣赏能力。首先,我们可以从传统的民间艺术文化中提炼出爱国主义情操。许多欣赏作品中,体现了民族文化精神,注入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审美理想,利于学生了解祖国丰富的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优良的艺术传统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对学生起了一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如:《秦皇陵兵马俑》、《北京故宫建筑群》等作品对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从我国现代的美术作品中了解我国革命战争期间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所反映出的优良革命传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时代精神,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特别是反映历史上和当代的爱国主义人物、民族英雄和无私奉献的劳动者的作品是十分好的教育素材。再次,对人物及其生活的观察。人物题材的欣赏课在美术课中占有重要地位。老师在人物题材类的教学中,应注意抑恶扬善,让学生知道哪里是真、善、美的事物,利用作品中的表现对象作为抒发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媒介,表露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教师要把握住作品的思想内容,抓住作品的艺术特征,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欣赏教学,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提高了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在思想品德上也与作品产生了共鸣。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让形象说话,而不是空洞的说教可以替代的。从德育的意义上看,应引导学生要注重对生活对自然的认识,用正确的审美态度来观察生活和自然。

      欣赏课多采用欣赏法、谈话法、设问法,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能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小组合作是我在教学中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我让学生分成小组来共同合作完成作品,并进行比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培养他们集体荣誉感和团结相互合作的意识。

      2. 在绘画课中渗透德育。

      绘画在美术课教学内容中占有很大比例,其本身包含诸多内容。在基础绘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陶冶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各种优良品质。一幅完整的线条造型或素描作品,需要学生平心静气、一丝不苟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学生严谨、认真。学生可以通过临摹,懂得线条的组织、形体的塑造、色彩的协调、构图的平衡,从而对每幅作品的艺术美有更深的体会。我们要巧妙地抓住基础知识与德育的关联点,向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还可利用绘画中的命题创作,如《我的家乡》、《未来的我》等这些课,通过教师和同学之间的探讨和启发,让学生大胆想象创作,这对培养未来的建设者将可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还可树立开拓的信念和创造的志向。同时,老师可有意地强调这些创作的难度,让学生懂得建设好这些美好的事物,除了有顽强不畏艰难的精神,还要有勤劳塌实、认真耐心的好学风。

      3. 在工艺课中渗透德育。

      工艺课在课本中占了很大的比例,这里就包含如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如何教育学生珍惜使用材料的节俭教育。我一般采用谈论的方法,发现生活中材料的美,并利用材料。我提倡低耗佳效,但是现在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不少学生花钱如水,在学习手工制作时,购买制作材料,一买就是很多,制作时又不懂得节约,我发现了就及时进行教育,在班上树立勤俭节约的好榜样,指导他们合作购买材料,怎样使用材料可以尽量避免浪费,我还鼓励学生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多采用一些废旧物品进行手工制作,使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珍惜今天的美好的学习生活。

      二、活动渗透

      1. 抓住重大节日进行教育。

      美术综合实践活动是美术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可以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使美术课的教学具有育人功能。可配合学校组织的各项主题活动,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寓教育于活动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很多重大节日都是喜庆的日子,教师如能抓住此机会,适时推进一些情感教育,既能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又能沟通师生间、同学间的情感交融,一举两得。在母亲节到来之际,建议学生给妈妈做一张贺卡,借此,讲解贺卡的制作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家长的关爱。

      在3月22日,世界水日,我给学生上了《节约水资源》这一课,通过水知识介绍,节水宣传画和漫画的欣赏,以及节水动画的感染,让学生深深的体会到世界水资源的缺乏,节约用水,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应该从爱惜一点一滴水做起,节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不断强化学生的节水教育,在广大青少年中传播节水理念,学习水情知识,树立节水意识,从小处做起,共同行动,坚持不懈,努力培养科学、文明、节约的用水习惯。

      2. 开辟课余活动进行教育。

      美术学科除正常的教学时间以外,可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从中开阔视野,丰富课余生活。如组织绘画兴趣组、书法兴趣组、书画研究兴趣组、艺术品收藏兴趣组,开展各种活动,使学生纵横驰骋于艺术的殿堂之中,从中受到审美教育。

      三、环境渗透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说明了环境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但凡有经验的美术教师,通常都非常重视各式的环境布置,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接受美的教育。学校里的优美环境布置,宣传廊、橱窗的新颖精细的制作;以及艺术馆、电影、电视、杂志和人文景观等都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完全可以布置或利用这些有利环境进行德育渗透。比如,为了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教师可以给学生当前环境污染状况的资料,并将资料图片在校园展出,然后呼吁学生根据自己的愿望设计或创作环境保护题材的画作;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深厚的文化积淀,教师可以把他们带到大街小巷进行调查,了解,用写生、默写或融入其他绘画手法表达自己获得的认识。

      美术教学的德育渗透,关键是要灵活多样,教学中我尽力变换不同的教学方式,发掘教材中包含的丰富的思想内涵,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清新和谐的情感氛围中,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在学生纯洁无瑕的心田里,种下美好的种子,必能开出绚丽的花朵。endprint

      本文标题: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210407.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