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论唱

  • 作者: 艺海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0568
  • 一、“唱”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民族管弦乐指挥,掌握了指挥的专业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应以极为丰富的修养为基石,必须对民族民间音乐有深入的了解,有长期的积累和指挥活动的舞台实践,同时能背唱大量的经典乐曲:合奏曲、独奏曲、戏曲唱段;熟悉各种民族乐器的性能,并能演奏一、二件乐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民族音乐展现出线的运动和音腔进行,深远的意境和“韵律”都蕴藏在乐曲之中,如不谙熟于心,在舞台上无的放矢,只能是使人失望的毫无表情的“节拍器”。

      指挥要传达出作品千变万化,生动活泼,富有表情的音响,把所有静止于乐谱中的符号化为音乐。在准备总谱时,要想像音乐,必须在心里或实际地唱出来,并唱得适度,我认为这是指挥的基本功之一。没有敏锐的内心听觉是难以“唱”出来的,心灵深处真正体会到了音乐,手也就会自然跟着动起来。

      二、对于单音和一组音的认识

      音乐是展现时间的艺术形式,是由一个一个音的流动构建而成的,音乐被称为流动的建筑一说。微观上对于一个音和一组音的分析,就像医学上研究“细胞”那样重要。民族音乐范畴的单音和音组,往往不是一个孤立惨白的音,而是带有润腔和修饰的各种要素。它有:强弱、长短、快慢、断连、硬软、跳顿,虚实、升降、势头、浓淡,各种前后单倚音、复倚音、上下滑音、回滑音、波音、颤音等,极其丰富多彩。

      下面二首乐曲为例粗略分析:

      (1)合奏曲《春江花月夜》——秦鹏章、罗忠镕 编配(见①)

      (2)合奏曲《喜洋洋》——刘民源 曲(见②)

      

      可以讲任何一首成功的合奏曲、独奏曲,其中都是四处充满着“韵”的。刘文金先生在“感受中国乐器法中”“韵的魅力”一文中谈到:“这些并非单纯的装饰,而是具有丰富的表情意义的”。作为一名指挥,你不准确地将这些元素“模唱”出来,自己不充满对“韵”的体验,怎么能与乐队统一感觉,统一技法,将乐曲的神韵展现出来呢。

      三、唱时注意织体中节奏、节拍的哪些方面

      要当好一名优秀的民乐指挥,要长期培养自己一种非常准确的、独立的节奏感和节拍感。节奏是音乐的骨架,音乐的生命来自节奏的动力和组织作用,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

      民族音乐的节奏、节拍变化多端。经典作品中蕴藏大量范例,来自民歌、曲艺、戏曲等的节奏、节拍非常丰富。如:借鉴戏曲中的板式发展,掌握成套板式的结构,对深入节奏、节拍的“韵”大有脾益。下面试对民乐的节奏、节拍作如下分析:

      1、点描性的织体:

      《二泉映月》彭修文 改编(见①)

      2、后半拍的节奏

      《二泉映月》(见②)

      《花好月圆》黄贻钧 作曲(见③)

      3、弱拍上的节奏:

      《新婚别》朱晓谷 作曲(见④)

      4、强拍上的节奏:

      《达姆·达姆》彭修文 改编(见⑤)

      《瑶族舞曲》——刘铁山 茅沅 曲(见⑥)

      5、强弱交替节奏:

      《洪湖人民的心愿》闵惠芬 曲(见⑦)

      6、长音符到密集音符节奏:

      京韵交响诗《中华颂》刘毓麟曲(见⑧)

      7、非节拍重音节奏:

      《朝阳》刘毓麟 曲(见⑨)

      8、散板过渡到相对稳定节奏:

      《新婚别》(见⑩)

      

      9、找准起拍节奏点:

      《江南好》(见①)

      10、节奏性填充:

      《江南好》(见②)

      11、切分节奏:

      《新婚别》(见③)

      12、小附点节奏:

      京韵交响诗《中华颂》(见④)

      13、复调性节奏:

      《京调》顾冠仁 编曲(见⑤)

      14、延长音的节奏:

      《夜深沉》吴华 编曲(见⑥)

      15、拍点上为休止符的节奏

      《龙江颂》(见⑦)

      16、大三连音节奏

      《新婚别》(见⑧)

      17、结束时的节奏

      《葡萄熟了》周维 曲(见⑨)

      

      《三十里铺》刘文金 编曲(见①)

      《夜深沉》(见②)

      

      四、唱时注意速度的哪些方面

      指挥要洞察每一部作品的结束原则,推断出正确的速度。总谱上有时只标有术语无具体的数值,这时,指挥可根据术语和对音乐的理解决定乐曲的正确速度,寻求速度对比的逻辑,使在总谱中无法细腻表达出来的乐曲深刻体现。

      速度的加快或放慢,受表情的变化制约,从选定的速度可以看出指挥对乐曲的理解程度以及在速度感方面的造诣。特别注意在速度转换处,指挥动作应作相应幅度的变化,让演奏者容易看到速度变化的程度。快速演奏得旋律清晰,慢速度要听清旋律的流动,不要有呆滞感觉。

      在音乐会开始之前,默唱其中乐曲速度,并划拍体会于心。特别注意:(1)全曲基本速度,(2)速度转换,(3)速度最快(快板、急板)、音符密集、节奏复杂的段落,上台前做到心中有底。

      1、稳定和相对稳定的速度:

      《喜洋洋》、《紫竹调》、《节节高》,音乐形象较为单一、朴实。

      2、渐快:

      《金蛇狂舞》(见③)

      3、渐慢:

      《乱云飞》(见④)

      4、突快:

      《春江花月夜》(见⑤)

      5、突慢:

      《朝阳》(见⑥)

      6、慢起-渐快:

      《三六》(见⑦)

      

      《月儿高》彭修文 编曲(见①)

      7、段落间速度对比:

      《京调》从78小节主题第三次出现时,速度加快,而不拖沓。

      《江南好》从88小节起速度加快。

      《瑶族舞曲》从173小节起速度加快与前形式对比。

      8、连接句(过门)加速:

      《朝阳》(见②)

      

      五、唱时注意力度有哪些方面

      总谱上力度标记有不同等级,我认为只能作为依据,可以用不同方法来演奏。同样的力度有不同的内涵,力度不能用分贝多少来测定,而是一种心理状况。旋律展现自然状况下的力度和情绪变化产生的各种力度,要认真分析。准备总谱时要唱出力度的感觉和力度的各种细微变化。

      乐队总体音响的强弱变化和在演奏中为了使旋律、和声、复调等因素在合奏中取得音响平衡是力度要注意的二个重要方面。

      1、渐强:(见③)

      2、渐弱:(见④)

      3、枣核型力度:(见⑤)

      4、减弱力度:(见⑥)

      5、突出某一音型的力度:(见⑦)

      6、突出某一音的力度:(见⑧)

      

      7、接连句的力度:(见①)

      8、凸现副旋律:(见②)

      9、重复性音型力度:

      《龙腾虎跃》李民雄 曲(见③)

      10、复调因素的力度:(见④)

      

      六、唱时注意句法、气口、预备拍哪些方面

      句法似雕塑中的造型,要表现出:增强与减弱,突出与陪衬,流动与滞留,延伸与短促,连绵与间隙,平直与弯曲,音断与意连等。

      体现在表情方面有:雄壮、豪迈、优美、抒情、欢快、跳跃、恬静、深远、粗野、阴森等。

      句法要用休止符和气口进行组合,但在一些乐句中,还常常会有间隙非常小的气口。使旋律分成若干部分。有时旋律并不明显休止,而仅仅是语气上的停顿。有时每个音之间有小的呼吸(气口),使音乐充满灵性。(见⑤)

      

      作曲家一般不标分句,指挥要分析,确定分句和呼吸的地方。

      气口是音乐进行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气口与呼吸紧密配合,长气口相应有长的呼吸。吸气意味着紧中、紧张、渐强,呼气意味着松弛、渐弱。

      吸气时间长短、深浅,指挥根据音乐表现适当处理。

      预备拍是预示将要进入的乐句速度、力度、节奏、情绪、音色、演奏法等要求的拍子。预备拍贯穿在演奏的全过程,指挥的手式也就是根据音乐情绪不断的给乐队预备拍。

      预备拍给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乐曲演奏的成败。

      七、唱时注意音色的哪些方面

      总谱准备时,应该唱出乐器的音色,有全奏,吹管组、弦乐组、弹拨组、打击组的组合音色,也有某一件乐器的单独音色,以及演奏法上变化:连音、跳音、拨弦带来音色的变化,配合起来是无穷无尽的。例:《紫竹调》用外弦和内弦,同一音,音色效果存在很大区别。(见⑥)

      以上几点是一个民族管弦乐指挥家须掌握的基本功。指挥要洞察每一部作品的结构原则,把握情感节奏,方能有效地驾驭乐队。

      责任编辑:晓芳

      本文标题:论唱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258910.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