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高校大学生创业就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分析

  • 作者: 青年时代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0196
  • 汪友仁

      摘 要:大学生创业就业问题事关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根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对“进一步做好就业创业工作,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指明了方向。本文主要从创业就业人才培养模式所面临的问题、创新创业就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对策、培养和提高创业就业能力的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创业就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创新创业就业人才培养模式所面临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对创业就业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忽略实践教学对学生的培养

      在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培养上,教师的引导与指导非常重要。教师不仅要精心准备课程,而且还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上。由于学校考核和职称评聘的因素,进一步导致了部分教师重科研轻教学,忽略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部分教师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加之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致使教师资源相对匮乏,学校无法抽身于创新教学中,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及课外社会调查活动几乎流于形式。

      课堂教学理念认识不足。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式的学习模式不利于创新能力培养。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过多的进行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教学和综合能力培养。教学模式以传统的应试教学为主,缺乏明晰深入的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在实践教学上验证性实践比重过大,缺乏向创新实践与应用的转变。

      (二)大学生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开展较少

      大学生课外创新实践活动主要以开展科学研究和开发为载体,研究内容涉及各学科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分析、理论研究、模型制作等。活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构建丰富的知识结构,促进多种学习分析方法及学习人员之间的交流,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然而由于高校的扩招、高校教学内容与机制的滞后、教学设施的不完善导致课外活动开展的局限性很大。 学校可以成立大学生创新基地,开始对大学生课外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索。基地坚持“以创新项目为驱动,以学科赛事为抓手”的管理理念。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基地培养出了一批较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并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三)学校与国家政策影响高校创业就业积极性

      由于受目前经济市场不景气以及社会观念的影响,许多大学生不敢贸然创业。虽然国家大力支持创业就业,但是由于支持力度不够,许多方面都没有到位,也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虽然出台了许多政策支持学生创业,但是由于宣传力度与教育力度不够,也导致创业人才的流失。在大学校园里也同样缺少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环境,如缺乏合格的创新师资、教师对创新活动的指导不力、研究和创业经费不足、大量的实践活动与理论相脱节等。

      (四)课程体系不健全,创业就业教育方式单一

      虽然高校越来越重视创业就业教育,但是任然有高校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创业就业课程,并没有在学校必修课程体系中体现;有关创业就业教育的学科体系不完善,创业就业教育没有上升到理论学科层面,只停留在初级阶段;课程类型单一,教学方式也不够多样化,课程与实践脱节,只注重书本上的教学,忽视了实践操作,这样无法真正培养出创业就业人才。高校的创业就业教育的方式单一,多以“职业规划”“、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的形式呈现。学生只是为了比赛而比赛,并没有付诸于实践,无法与社会接轨。大学创业就业活动多是社团等学校组织的活动,多数都流于形式,并没有发挥什么实际作用,没有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二、创业就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对策

      一是深化创业就业教育理念,加强学生的创业就业意识。创业就业教育不能以缓解当今社会的就业压力为目的,只是机械地培养学生的创业就业知识与技能,而应该站在社会发展的角度,培养出具有创业就业意识与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学校不应该让创业就业教育流于形式,而应该落到实处,让学生培养兴趣和树立创业就业意识,真正的为培养出创业就业人才而努力。教师应该对创业就业教育课程负责,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认真对待学生的创业就业成果。学生自身应该努力学习一切创业就业课程,认真对待,勇于提出新问题,说出新想法。教师与学生应该多进行交流,将创业就业精神付诸于创业就业过程中。

      二是构建有创业经验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核心部分,人才的培养质量与教师队伍的质量成正比。只有优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够培养出富有能力的学生。创建有创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创业就业教育成功的保证。对于高校原有的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可以采取企业培训等手段,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引进一些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有实践经历的教师。对于社会上的专门人才,高校也可以引入作为兼职教师,为学校注入新鲜血液。对于不同类型的高校也应该引进不同类型的教師,例如,经管类的院校应当引进富有实战经验的企业家、管理人才等;而理工科院校应当多引进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这种全方位的师资力量,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性与科学性。

      三是加大各界的支持力度,开展创建创业型城市活动。创业就业的外围环境也很重要。除了高校自身要重视外,国家、社会、企业也应当给予大力支持。在我国创业就业教育尚不发达的现状下,国家应当重视创业就业的发展,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创业就业的宣传力度及支持力度,给予创业就业学生优惠政策,为其提供便利,以此提高学校及学生的创业就业热情与意识。除此之外,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大力支持,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搭建稳定的实践平台。企业可为学校输送成功的企业家及一些优秀的创业人士,为学生进行讲座、指导实践。

      四是加大创业资金支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各类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整合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完善市场化运行长效机制,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创业资金支持体系。

      三、培养和提高创业就业能力的方法

      (一)提高兴趣——创新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他特别强调兴趣的重要作用。兴趣是感情的体现,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事实上,只有感兴趣才能自觉地、主动地、竭尽全力去观察它、思考它、探究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容易在学习中产生新的联想,或进行知识的移植,做出新的比较,综合出新的成果。

      (二)敢于探索、创新,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探索和创新就是根据创新的需要而选修知识,不搞烦琐的知识准备,与创新有用的就学,没有用的不学,直接进入创新之门。创业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碰到挫折或失败,是从头再来还是选择放弃,大学生们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是不可能在创业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的,半途而废的创业最终是不能成功的。

      (三)构建合理的创业就业课程体系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早在六年前就提出了“学业、行业、产业、企业、就业、创业”等六业相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创业基础作为必修课程,进入学分考核体系构。学校就业创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和实践成果,被评为湖南省就业创业“一把手工程”评估优秀院校,在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表现优秀,获得重要奖项。总结经验,认为建立高校创业就业人才模式的培养体系主要提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开设创业就业必修课程,建立创业就业课程体系。创业就业课程体系的建立应该是使学生在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一些企业管理、经济学、金融等相关的学习,进行全面的知识拓展。在创业就业教学中以专业教育为基础,在专业教育的学科背景下,开设相关的创业就业课程体系。第二,构建创业就业教育实践平台。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平台以提高学生的创业就业意识与能力。例如:高校通过开展各类创业就业竞赛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创业积极性。

      (四)建立合理的创业就业效果评估机制

      高校除了建立创新创业教学体系,提高师资力量以外,对于创业就业学生的培养应该建立一套自我评估机制,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认识,才能够找到目标继续前行。而且,合理的创业就业评估机制,也可以有效的体现出创业就业的效果,能够清晰地了解到创业就业教育的进程。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高校的创业就业教育进度,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与积极性。良好的评估机制要针对学生的创业就业活动提出合理的评价指标,每一项活动都要有对应的评价等级。对取得成效的活动,给予学生一定的精神上与物质上的鼓励。

      另外,學校要搞好创业培训和服务,推动高校普及创业就业方面的教育,支持各类培训机构开展创业培训,运用社会各类资源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加强跟踪扶持,使更多的劳动者敢创业、能创业、创成业。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和创业服务,努力扩大创业规模,提高创业比例。

      综上所述,无论是社会还是高校,对毕业生创业就业问题都应该是从根本上培育他们创业的理念、促成他们主动地创业。为适应新形式下的经济背景,各高校应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为主要目标,培养更多具有实践和创新思维的人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管从宏观经济环境还是从微观的企业和个人来看,都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也是一个很宏伟的目标。创业就业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开拓精神,这样不仅可以转变青年人的就业观念,以创业带动就业,解决当前的就业难题,而且能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新.迅速兴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经济日报》2015.03.03.

      [2]钟林.如何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人民论坛网.2015.03.05.

      本文标题:高校大学生创业就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294536.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