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文,贾洪轩,赵 楠
(河北工业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天津 300401)
一、书法的历史
(一)中国书法的历史
中国书法起源于中国的文字,文字在被创造之初,它的实用意义远大于审美意义,中国的早期文字甲骨文、金文都还没有书法的概念,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使用篆书的同时,隶书也开始出现,而隶书在文字的外貌上开始脱离象形,成为了不是象形文字的象形文字。文字成为艺术的概念也是大约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经历了秦汉和三国之后,楷书开始出现,这时的书法艺术开始走向成熟,六朝书法,尤其以北魏为代表的楷书成为了书法风格的代表时期之一。楷书在唐代发展到巅峰,将“尚法”推向极致,在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十分多的如颜真卿、柳公权等书法大家,书法论著也十分的多,唐代书法承袭了北魏楷书严谨的结构和多为侧锋的用笔方法,同时发展为更加大气的、颇有浪漫主义风格的书法,这应该也和盛唐的繁荣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后的以宋为代表的历朝历代,都将书法的形式与风格向多元化发展开来;另一方面,从唐代开始同时发展的行书与草书,为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血液,在后来的历朝历代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可以说书法艺术逐渐成型并稳定下来。而到了近代随着书写工具的改变,传统的中国软笔书法慢慢变成了相对较为单纯的艺术形式来供人欣赏和提升自身修养。一方面来说,中国书法的历史十分久远,内涵的沉淀十分深厚,但另一方面,由于现在社会对书法的重视程度并不够,也导致了书法在现代社会的艺术中发展不够,流于形式上的内容比较多,同时也对以书法为灵感和设计手段的平面设计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二)日本书道的历史
汉字传入日本的时间是应神天皇十六年。推古天皇时期,圣德太子由于倾心佛教,因而日本出现了传抄佛经的风气,中国的书法艺术也让日本很感兴趣,在随后的几百年时间里,由于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得日本在书法方面很好的汲取了中国书法的精髓。奈良初期由于传播佛经的需要,日本十分推崇六朝书法,有明显北魏风格的苍劲书法的风格,晋唐时期中日交流十分频繁,最澄和空海两位僧人将王羲之的书法引入日本并力推之,使奈良盛世时期的日本异常喜爱大王的书法并一度形成了模仿王羲之的潮流。平安时期的日本书道开始脱离中国风格,出现假名书法,逐渐向自己的风格上靠拢。平安中期日本书道发展更快,日本书坛出现了被称为“三迹”的书法家,虽承袭王氏的端庄之风,但依然有更多的自主的创作,并且出现了极具日本特色的假名汉字混书,真正建立起“和样书道”,对日本后世带来极大影响,可以说从平安时期开始,日本书道虽然可以看出源于并且汲取了中国书法的精髓,但是已经开始向着自己的风格发展,后随着假名书法的发展,和样书道逐渐成熟。平安之后,贵族阶层逐渐没落,武家阶层逐渐强盛,书道文化随之也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而现代的日本书道,可以直接推到明治时期,19世纪80年代,被誉为“日本现代书道之父”的中国学者杨守敬,从中国向日本输送了一万三千多本拓本的书法经典,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六朝书法,这也使六朝书法又重回日本书道的舞台,六朝时期的苍劲粗犷的笔锋一直被现在的日本所沿用,直到现在我们都能看到很多以日本书道为主体的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和店面匾额都是极具日本特色的北魏风格字体。
图1 张旭《肚痛帖》

图2 中国探月工程标志

图3 靳埭强《澳门回归》

图4 靳埭强《山水风云》
二、视觉传达与书法的关系
(一)从自身书法的特点上
书法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形式,是其他国家,尤其是非中华文化影响下,其他文化所不具备的。书法从形态上来看,是点线面的艺术,这一点和现代平面设计对于点线面构成以及排版的研究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虽然现代平面设计,是以包豪斯的理性主义为起点而发展而来,但是书法以中国哲学为基础的对于章法、笔墨浓淡疏密的推敲,有很多的相似性。草圣张旭的书法作品(图1),在字形的松紧、章法的疏密、笔画的粗细上都掌握得恰到好处,通篇整体一气呵成,十分耐看,即使用现代平面设计排版理论来欣赏这篇作品,都是布局十分合理的佳作。所以从宏观上来看,对书法的研究,在平面设计上是有着一定启发作用的。另外,书法元素本身对于平面设计就有装饰作用,我们在很多招贴和logo中都可以看到此类元素的应用,比如以书法体“月”为主要装饰元素的中国探月工程的logo。(图2)(二)从视觉传达的时代意义上
视觉传达作为设计学科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分支,随着现代数字信息技术与政治经济文化而同步发展,在当今有着新的时代要求:1.视觉传达需要顺应全球化的经济文化发展趋势
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即使是在川普上台后其作风像是经济上的逆全球化,但是在文化科技上的全球化依然是向前。对于中国来说,与其让世界的每一件商品的标签上都印有“Made in China”,不如让中国的每一件商品都有着更明显的中国民族特色,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界市场中,视觉传达必须顺应市场发展需要,服务于“更有竞争力”这一点上。中国的平面设计在一些方面已经做到了高辨识度,例如在青花花纹上的运用,不过显然中国还需要发掘更多的中国元素来顺应竞争激烈的市场,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也确实十分有必要将其发扬光大,以凸显中国特色。
2.视觉传达需要随着大众审美的提升而提升
随着时间、科技的发展,艺术逐渐开始平民化,最显而易见的例子就是摄影,虽然摄影依然是一门十分系统复杂的学问,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一部手机就可以拍出十分不错的照片,而应用商店中的修图软件更是比比皆是,可见艺术已经深入到普通大众之中了,这也就使得大众的审美水平逐步提高,在现在简洁化风格盛行的设计时代,即使是没有接触过设计的年轻人,也有着对扁平风的独特偏爱,在面对审美逐渐提高的时代,视觉传达在美学上的进步也是不言而喻的,随意的拼凑和拙劣的抠图显然已经不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了,如何更加的耐看成为现在这个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的一个标准,而好的、耐看的设计一定是有理可循、有源可溯的,这也需要设计者们从更深层次上去思考,而不只是简单的外形上的模仿。
三、对比中日两地书法在设计中的应用
(一)中国书法水墨在设计中的应用
宗白华在《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中讲到:“中国人这支笔,开始于一画,界破了空虚,留下了笔迹,既流出了人心之美,也流出了万象之美。”中国水墨书画在世界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艺术价值为中国特有,本应更好地为我们所用,中国著名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就十分擅长运用中国式书法水墨。靳埭强对于水墨的运用既有笔迹上浓淡疏密的把握,也有对于章法上张弛有度的控制,可以说这是建立在对中国书法水墨画十分深刻的理解之上的。我们看《澳门回归》海报(图3),既表现出了澳门回家的主题意义,又把中国化的水墨风格表现得十分到位,可以说是招贴的典范之作。他的系列海报《山水风云》(图4)也同样运用了这样的手法,将文房四宝和中国书法山水元素相结合,体现出了独到的中国美。从靳埭强的水墨海报中,我们可以看到,想做好体现中国特色的水墨设计,还是需要对整个中华文化、水墨风格都有着比较深刻的理解,现在的设计师确实还需要大量涉猎和理解中国文化、水墨文化的精髓,这是需要我们好好去学习的。(二)日本书道在设计中的运用
日本的书法有着自己的特点,虽然同为书法,但即便是门外汉,也可以分辨出日本与中国的区别,可见日式书道的辨识度。日本书道被日本人大量地运用在包装、招牌、装饰等各个方面,其十分鲜明的特点不仅体现在日本特有的平片假名上,同时也很好地利用了平面设计的各种原理以及其他十分具有日本特点的装饰元素,将日本的特色体现得十分到位。(图5、图6)
图5 日本包装设计

图6 日本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