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华,王云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1)
中国最传统最热闹的节日——农历新年,是家家户户团圆美满、祈福祝愿的好日子。大街小巷到处张贴了喜庆的春联、福字、剪纸……而张贴在大门上的门神画由于其独特的造型和绚丽的色彩更加引人注目。人们张贴年画,不仅是为了装饰门户、增添节日气氛,更是为了驱邪纳福、寄托理想,迎接崭新的一年。门神是年画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具有非常深刻的审美内涵和极高的艺术价值。我们应该认识分析其艺术特征、内在寓意,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和智慧。在当今大环境下,门神艺术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转换思维,大胆创新设计和继承,找到一条适合门神生存和发展的道路,让人们深刻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一、年画中门神造型的历史渊源
年画最早是以门神的形式出现。远古时期,先人们崇拜并畏惧大自然,缺少对大自然合理科学的认知,这使得神灵观念十分盛行。到了先秦时代,祭祀门神的习俗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门相当于一个屏障,分隔着人类的居住环境与外界环境,连接着阴阳两界。由此,古人们便开始了对门不可缺少的礼仪表达,相信门神会看守门,保佑家宅安宁太平。《礼记》中记载从先秦起,上至诸侯、大夫,下至庶人,各个阶层都必须遵守并执行的便是祀门。在东汉时,祀门被班固推为“五祀之首”,“五祀”即为对门、户、井、灶和土地之神的祭祀。统治者利用这种程式化的模式来实现安抚民众、巩固统治,祀门由儒家的辅政手段上升为礼制的需要。此时门神在人们脑海里还不是一个具体可见的形象,只是比较模糊且抽象的概念。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累,门神的形象逐渐清晰,神荼和郁垒这两个门神形象便通过绘画的形式呈现了出来。《典术》一书中:“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邪气者也。桃之精生在鬼门,制百鬼,故今作桃人耿著门以压邪,此仙木也。”文中提到“桃人”,即是把桃木雕琢成神荼、郁垒这两位门神的样子,然后放置于门上。后来演变成在桃木板上刻二神的名字或画符咒挂于门上,称之“桃符”。在人们的巫术观念中,认为桃木自身带有一种特殊而神秘的力量,因此桃符具有驱鬼压邪的功能。伴随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信仰也一直改变着,从以树木、禽兽等自然物当做看守门户的神灵,慢慢过渡至人格化。以前门神是刻有神荼、郁垒的桃木人,到了秦汉时代便出现了威武霸气的将军,由此开启了武将门神的先河。由于唐代初年雕版印刷术的普及,给门神画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此时虚幻的神荼、郁垒两位门神变成了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秦叔宝与尉迟恭,人们期望这股正义勇猛的力量来帮助他们抵抗邪恶。钟馗捉鬼的故事几乎是人人皆知,唐玄宗尊鬼为门神,让吴道子画钟馗像,从此钟馗便成为家宅平安的保护神。时代变迁,门神画从内容到形态越发丰富多变,并与节庆结合发展。宋代的文化经济促使门神年画趋于成熟,到了明清时期,门神画更多意义上是为了烘托节庆气氛,门神逐渐失去原有的神性属性,向平凡的人间接近,由“辟邪”转为“祈福”。纵观历史,门神样式繁多,有文有武、有鬼有神、有忠有奸、有红脸有白脸,它们游动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调节和平衡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展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图1 门神秦叔宝与尉迟恭

图2 钟馗

图3 创意大赛获奖作品
二、年画中门神造型的艺术特征
门神造型隐含着普通劳动人民自然朴实的理想与希望,他们从中得到精神慰藉,以此战胜困难和敌人,过上幸福如意的生活。所以门神造型的艺术特征是由民间百姓的审美经验决定的,这与奢华气派的艺术是全然不同的。门神造型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构图饱满
门神造型历史久远,民间艺人们为此倾注了很多心血,极大地反映出了普通百姓对圆满生活的追求。门神造型多呈现出画面和谐完整、充实紧凑的特征。构图中心紧而实,周围松而空,这种实与空、紧而松的对立统一,展现出门神年画饱满而又无拘束的构图特性。人物形象多为正面,或站立或骑神兽,亦或是手中托物,整体画面利用散点透视法形成了“边走边看”的效果。例如秦叔宝与尉迟恭这一对门神(图1),构图十分饱满、对称并有呼应,人物姿态静中有动,飘带的律动增加了门神的动态美,为严肃庄重的气氛带来了一些轻松。整体轮廓浑然一体,秦叔宝和尉迟恭的不同之处表现在面部、衣饰及一些细节处理上。线条有粗有细,对比明显,安排巧妙合理,既是年画又极似一幅充满特色元素并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装饰画。(二)形象夸张
民间年画题材甚多,门神的造型处理大胆突出、极具特色。著名的王朝闻先生说过:“包括门神画在内的民间美术是一种敢于夸张、虚构、抽象与变形的艺术。”民间艺人们在大量门神的创作中概括出了一段口诀:“年画画得好,头大身子小;不要一个眼,十分八分才凑巧。”这句口诀的意思是年画要想招人喜欢卖得好,就需要对它的造型多下功夫,要注重夸张变形,尤其是头部的夸张处理。在创作时也需保证造型的完整性,人物要画正面或是正面的八分以上,否则画中只会露出一只眼睛,这样的画是没有人喜欢的。门神的造型采用三维立体转化为二维平面处理的方式,达到概括、变形和夸张的效果。捉鬼门神如统率鬼国的神荼和郁垒,以及捉鬼吃鬼的钟馗(图2)等这些都是虚构的形象,它们大多狰狞可怕,眼睛睁得溜圆并且眼神犀利,姿态怪异。这些捉鬼门神虽然样貌丑恶,但是心却和善,对鬼凶而对人善。武将门神秦叔宝和尉迟恭八面威风,身披甲胄,或骑马持剑。往往秦叔宝白脸,尉迟恭红脸,宽大的脸上有着睁大的眼珠,炯炯有神,狮鼻,剑一样的眉毛,身躯高大粗壮,可以说是高度的变形处理,但呈现出的造型并没有带来不真实感,而是让武将门神愈加雄壮剽悍,正如民间年画口诀“武人一张弓”,“头如笆斗,虎背熊腰”。在门神年画的创作过程中,民间艺人深谙普通百姓的内心感受,杜绝门神形象的不完整性。他们忽视了客观比例大小和透视原理,从而变形再创作,着重凸显大众的审美趣味。(三)色彩鲜明
门神年画的色彩受民间生活习俗和审美特征的感染很大,其色彩的搭配组合历经了上百年,具有深远的历史感与浓厚的内涵。门神造型追求的不是写实色彩, 而是装饰色彩。色彩多采用饱和度极高的红、黄、蓝、绿、紫以及黑色,其中红色是最普遍且不可或缺的。民间艺人们在表现时并没有受到对象的限制约束,反而皆以本能的意愿为主。根据视觉习惯组合搭配,大胆地把嫣红翠绿、明黄绛紫这些对比强烈的色彩融入画中,这样表现的门神年画看起来明快鲜艳、震撼而又记忆深刻。门神画面融合了其他艺术种类的色彩来扩充年画语言,比如戏剧服装的配色,这样使得门神形象鲜活生动、视觉冲击力强。年画也有一些用色口诀,“画画无正经,新鲜就中”,这句口诀体现了民众喜爱艳丽色彩的普遍性和从众性。“红配绿,嫩笃笃。红配黄,喜洋洋。文官煮红,武将佛青。”文门神和武门神的官袍和甲胄上一边是大片的红色,一边是大片佛青,冷暖对比强烈醒目。看到红、黄等色时,人们自然而然的想到节庆、吉祥、繁荣、积极、欢乐、希望,这些含义象征无意识而又深深地刻在了人们脑海中,色彩用它独特的情感语言传达着民众质朴美好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