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小说
文章内容页

围观,古人强势种草网红单品啦

  • 作者: 桃之夭夭A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44135
  • 前言:

      最近在某音上再度火了一阵巧匠风。

      大致的视频内容就是博主家里的马桶、瓷砖、大理石等一切家具被无故弄坏破了一个大洞,然后隔壁家的巧匠师傅拿着一包两块五的康×傅方便面闪亮登场。在一阵搓、磨、打、涂之后,

      原本坏了的家具都被方便面这个神奇的东西修补完成,和刚买回来时一模一样!

      其视频的精彩程度,让我一度怀疑超市里的方便面会不会因此涨价然后引发全民哄抢!

      (方便面:不,你想多了。)

      就在我以为方便面补锅碗瓢盆已经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后,我再度刷到了另一种神奇视频——榫卯结构。

      (榫卯结构是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我看着视频里的手艺人不用一枚钉子和螺丝就用木头拼装成的水牛模型和西安城鸟瞰图时,默默点了关注和赞……

      ——今天也是为古人智慧打call的萝莉璇

      1.枕凳

      枕凳也叫醒枕、睡枕,是现代枕头的祖先,也是长板凳的表亲。其中最为出名的旁系就是两千六百多年前,由鲁班大师打造的“鲁班睡枕”,别称“瞎掰”。

      你别看这个四四方方的小东西,作用可大了去了!它不仅身兼数职,而且质量非常好!

      这个小板凳不仅是古人打盹时用的东西,在当时还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榻上工具,每家每户必备的网红神器!它不仅可以在你外出春游的时候充当你稍作停歇的小板凳,还是各大药店老中医的诊脉神器,化身枕头的它专治各种颈椎病、落枕等。不仅如此,当你在榻上休息的时候,还可以将腿搭在上面放松腿部,真的是好不惬意!

      (胖又:总感觉下一秒你就要开始叫卖了……)

      2.熨斗

      在开始这段介绍以前,请首先允许我对《还珠格格》第二部里的香妃娘娘说一句“抱歉”(详见《还珠格格》第N集香妃娘娘对蒙丹说:“我真想拿一把熨斗把你的眉头给熨平”)。

      对不起,喷了你这么多年,直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古代是真的有熨斗的!!

      只是长得和我们现代社会的熨斗有点不太一样……以至于我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不小心把它认成了尿壶。(跪搓衣板)

      早在唐代化热张萱的《捣练图》中就曾过出现过熨斗的身影(详见百度),当时的画中是一名女子手拿熨斗捋平衣服的样子,就连唐诗中的《搗衣曲》也曾描述过熨斗熨烫衣服的诗句,如:“重烧熨斗帖两头,与郎裁作迎寒裘。”在当时那个年代,熨斗也是每家每户的必需品。

      (可怜我都二十好几了家里都只有汉服还没有熨斗……)

      3.小炭炉

      俗话说得好,南方的冬天属于魔法攻击,是你每天穿多少衣服、贴多少暖宝宝都觉得冷的温度。对此,我们南方人唯一的选择就是多喝热水。

      (谁能想到前几年还光着脚踝的美少女现在已经保温杯里泡枸杞了呢?)

      但对于古代人来说,他们每天想要喝热水的唯一办法就是随手携带的小炭炉!

      (详见上图清代姚文翰仿宋人的《茗园赌市图》)

      现喝现热,喝得方便!虽然可能有点难提,但只要想起出门在外带着小炭炉,然后叫上三五个好友随时随地可以在炭炉上烤个串就爽!

      

      4.人字拖/木屐

      在我读初中的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我的母亲可以带我去菜市场的鞋店买上一双当时非常流行,能彰显非主流个性的人字拖。年少无知的我坚信:只要我拖(穿)上了那双人字拖,那我就是这条街上最靓的崽。

      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原来早在南宋的时候,那双代表身份的人字拖就已经非常流行了!

      (虽然当时流行的人群还是以僧人为主,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木屐。)

      眼看着历史旧图里慢慢从木屐发展成凉拖的它,我不禁为古人的机智流下了羡慕的泪水。

      (僧人:我佛慈悲,不渡××!)

      6.躺椅

      古时的中国都是有跪坐的习惯的,后来受到胡人的影响,汉魏才出现了胡床。

      不过所谓的“床”不是现在睡觉的床,而是一种坐具,长相类似于现在的马扎。

      直到唐代中期以后,才从“床”的名称中分离出来,有了他现在的名字——椅子。

      那时,汉人的垂脚凳或者高脚靠背椅都很常见,直到受到波斯的影响,靠背椅才迅速发展起来。

      直到出现了能够舒展全身的躺椅和美人榻之后,我才知道中国人真的是很懂得享受啊!

      而且那些躺椅有些还可以折叠,还有一些躺椅的脚踏部分是组合式的。果然今天也是为古人的智慧打call的一天!

      (所以问题来了,是不是躺上去就是美女了?!)

      7.香饮子

      问:“香饮子”是什么?

      答:奶茶,还是那种专门为不能喝酒的女士准备的奶茶哦!

      宋朝的时候,人们以喝饮料为时尚,当时的市场为了迎合人们的需求出售各色饮料!

      冬天有热饮,夏天还有冷饮消暑哦!

      (此时,奶茶代表人月儿流下了羡慕的泪水。)

      据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城州桥夜市每天热闹非凡,尤其是到了六月,“巷陌路口,桥门市进”都有人叫卖“冰雪凉水、荔枝膏”等香饮子。

      当然,那时贩卖的小哥小姐们完全不用担心会有城管来踢摊或赶人。

      而且在《东京梦华录·州桥夜市》中,对香饮子的种类还有多种描写。不仅有“砂糖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药木瓜、砂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 等口味任君选择,这些香饮子里还都含有两三味中药,不仅好喝不易发胖,还有养生的功效!

      (月儿:别拦着我!我要去喝!!)

      8.测风仪

      风是古人早期最重视的观察气象之一,早期的测风工具是一种候风旗,称为“旒”。

      (其实就是有飘带的旗子)

      这种最原始的测风仪虽然制作简单,方便且实用,但对于风的方向的精准度还是欠缺很多的(不过现代的海军帽上佩戴的飘带就是受到了候风旗的启发)。

      所以古人为了将风的精确度加强,再接再厉又发明了一种新的测风工具——“綄”,别称“五两”(也就是上图某神似鸡毛掸子的东西)。

      之所以叫“五两”的原因,是因为这个测风仪是用五两重的鸡羽毛缠绕在一起然后挂到旗子上,只要一点点风,綄都会动,只要看鸟头朝向哪个方向,就可以知道刮来的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

      后记:

      写完这期私塾后,我对中国人的智慧表示了深深的佩服之情。原来我们中国人不管是吃的还是喝的,甚至是穿的,都是站在整个时期的最前沿。历史与生活于我们从来都不遥远,希望这些老手艺和古建筑都能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灼夜,本名李桂珍,本科医学专业。晋江新晋作者,文风轻松甜暖,轻喜剧与正剧皆有涉猎,擅长用优美的文字温暖人心,网络连载《每天上课都被怼》《隔壁那个蹭饭的》《再凶我就亲你啦》等作品,目前正专注于写长篇故事。

      本文标题:围观,古人强势种草网红单品啦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322444.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