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试论影视语言的虚指性及其效能

  •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9931
  • 冼浩楠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试论影视语言的虚指性及其效能

      冼浩楠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影视语言是一种最接近于人类所知觉的自然现实的语言,影视语言又能同时表现外部世界已经存在之外的事实,称为影视语言的虚指性。其易于实现更大的审美效能并有利于影视作品的跨文化传播。

      影视语言;虚指性

    一、影视语言虚指性的认知

    关于影视语言,在《电影理论读本》一书中学者王志敏指出:“影视语言问题有两个人是必须提到的。这就是安德烈·巴赞、克里斯蒂安·麦茨”①。巴赞代表的是那种想当然地不假思索地把电影当成一种语言的态度,并体现于《电影语言的演进》一文中;在对待语言的态度问题上,麦茨表示,只有文字语言才是一种已然存在的语言,而电影语言却是一种尚待考察或者尚待确立的语言,并把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引入电影研究领域,按照索绪尔的语言标准,认真考察电影的语言性质。而对于影视语言的定性,目前仍然存在着很多不同的论点,例如:对语言研究的工具论,对语言确认的系统论,对语言反思的本体论等,经过诸多学者的影视语言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国内学者曾指出:影视语言是电影电视作为人类视听交流工具而具有类似于人类语言的语言形式,“是人类视听语言发展到现代的产物,是视听语言的高级形态”②。由此,在本文中分析讨论的“影视语言”指的是一种广义语言中准语言中的视听语言,同时,影视语言是视听语言的高级形态。

      关于影视语言的虚指性,上文中提到的巴赞、麦茨和德国电影理论家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都从各自的角度对“影视语言的虚指性”进行了一定的表述。巴赞提出的“摄影摄像本体论”论点中关于影视语言的虚指性有这样的表述:“影像与客观现实中的被摄物同一”,巴赞还指出:较于绘画而言,影像的独特之处在于本质上的客观性,这种客观性也被巴赞视为影视接近与现实的具体体现。而克拉考尔认为:“电影的特性就是记录和揭示现实”,同时表示电影和其他含糊不清的东西有着一种虚指性。

    二、影视语言虚指性的效能

    影视语言的虚指性能产生与其他语言相比独特的效能,包括促进影视作品的意义生成,易于实现更大的审美效能等,具体如下:

      1.促进影视作品新的意义生成。观影者作为影视作品的受众,是影视作品意义生成的重要部分,而受众在观看影片时无法与影视作品的作者进行直接的交流与沟通,也对使影视作品的意义生成产生了一定的障碍。影视语言所具有的虚指性这一特点,正是观影者与作者在观音过程中进行交流的纽带,具体体现在影视作品的创作者的编码系统与受众解码系统的接近性,这种虚指性促进了影视作品的新的意义生成。影视语言作为一种复合的表意系统,在影视作品的意义生成上也比自然语言这一类型的单一语言更为易于被受众所接受。影视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也不乏不同民族文化的民族性体现,无论是其中多国语言的语言障碍还是关于印度的异域风情,以及对于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各种宗教信仰③,但对于受众而言,即使是不懂英语、法语这些自然语言、也不懂那些繁复的宗教教义,都不会使受众与影视作品完全无法交流,源于影视语言的虚指性特点,在自然语言无法交流的情况下,受众依然能对影视作品或是影视作品背后的影视文化有所了解,构成影视作品的意义生成。

      2.易于实现更大的审美效能。使获得审美是影视作品的重要功能,关于影视语言的审美性这一特性也毋庸置疑,而影视语言的自然亲近性可以扩大影视作品的审美空间,使观影者获得更多的审美效果,也使影视作品本身实现更大的审美效能。

      通过影视语言的虚指性,影视作品运用所描写的虚构情境,激起观影者的惊奇,喜怒哀乐的情感获得精神的审美;并从审美的愉快中给予观影者思想上或是精神上的教义,在具体的影视作品中亦是如此。李安导演的影视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不仅包含了电影界公认难拍的水、小孩和动物这三大元素,而且是一部讨论宗教信仰的影片,情节比较简单却发人深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远离了对性欲、暴力等商业卖点,也没有引人发笑的噱头,运用“慢热型”④的叙事节奏,忠实于诠释原著富有的哲学意味,力图表现宗教信仰之于人生的重要意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由于其影视语言的特殊性,它使技术与艺术、小说与电影、艺术和商业都获得了“互动”和“双赢”,同时使该影视作品获得了更大的审美空间并实现了更大的审美效能。

      综上所述,影视语言的虚指性是影视语言的一大特性,与影视语言的曲指性、虚指性等审美性特点和含混性、多义性等亚规范表意性⑤特点相辅相成,构成一个综合的复合的影视语言表意系统。影视语言的虚指性在具体的影视作品分析中可以得到充分的说明。如文中提到的影视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不难发现影视语言虚指性促进影视作品新的意义生成,易于实现更大的审美效能。

      注释:

      ①杨远婴.电影理论读本[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12:65-67.

      ②李稚田.影视语言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1-22.

      ③孙夕珺.在奇幻漂流中拷问信仰——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精神维度[J].创作与评论,2013(08):92-94.

      ④杜昆.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审美张力》[J].创作与评论,2013(08):84-87.

      ⑤王志敏.电影语言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02-303.

      [1]王偲.品析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J].电影评介,2013(03).

      [2]李东晓.《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精神分析解读[J].电影评介,2013(03).

      I045

      A

      1005-5312(2016)05-0137-01

      本文标题:试论影视语言的虚指性及其效能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338262.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