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学刚毕业时,有一天,母亲叫我跟她种豆。那是1962年夏天,天刚刚下了一场雨,地上还潮湿得很,正是种豆的时候,种后不用去浇水。那时,生产队为了解决粮食问题,给每户划了一块地,做为自留地。从此,除了生产队的集体耕地外,每家每户还有自己的自留地,随便你种什么都好。
“妈,种什么豆呢?”我问母亲。
“种压草豆。”母亲说。这种豆我连听都没听到。
“为什么要种它呢?”我再问。这种豆名不经传,肯定不好吃。
母亲叹了口气,继续说下去,“这种豆种了就不用管了,也不用施肥浇水,随便它长大。你们还小,又帮不上忙,我有那么多家务要做,哪里有时间管自留地?但你不做,生产队就要回去了。”
母亲整地,我种豆,我捧着盘子,在地上挖一个小洞,每个洞丟一两颗豆种,再培上一点土,不到两个钟头,我们就完成了种豆的任务,这种活干得很轻松。
过了一个多礼拜,豆芽长出来了,它嫩嫩的,绿绿的,刚好下了一场雨,它直楞楞地往上长,后来又分出许多蔓儿,几天的时间,那蔓儿就交织起来,把整块地都盖住了。不久,压草豆开花了,白的,红的,紫的,象一只只彩色的小蝴蝶,飞来飞去,满园都是,好看极了。
豆子还没结果,我们先摘豆叶当菜吃,那叶子甜,稍带淡淡的苦涩味。我们先把水煮滚,丢下一把叶子,加盖子闷一会儿,就是一锅又清又甜的豆叶汤了。豆叶也可以腌来吃,把豆叶放在水里,加点盐,过一段时间将它捞起,挤干水,把叶切碎,撤一些椰子丝,利口又消暑,但不能吃太多,吃多了会拉肚子。
过了一个月,压草豆成熟了,我们就可以摘下来了,我们把它嗮干,然后用棍子敲打,果仁就脱出来了。在白露那天,我们都吃煲豆仁,想吃甜的就加点糖,想吃咸的就加点盐,一切按照你的口味。不过,它的味道远远比不上黄豆和黒豆,很多人不种压草豆,也就是这个原因。
小时候,我们经常偷豆吃,花生、黄豆、黑豆我们一般不敢偷,大人见了就要骂,但压草豆随便你去拔,拔多少大人也不管,因为它不值钱。我们把果仁脱出来就用瓦片加火烤,味道果然不能同花生黄豆相比,我们拔了几次就不想去拔了。
压草豆耐旱,但遇到大旱,压草豆也会枯黄的,但它只是枯而不死,遇到一场大雨,原来一片赤地的豆园又变成满园翠绿。
202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