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是南宋的爱国诗人,他的诗词保存下来的有六百多首,不仅在数量上超过他的前辈和同代的作家,而且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也是丰富多彩,别开生面的。
辛弃疾一生最大的抱负是主动打击金敌,保家卫国,这些都从他的词里充分地表现出来。辛弃疾要求投身于当时最激烈的斗争,“试手补天裂,西北洗胡沙”。他的词里这种爱过思想和战斗精神,跟陆游诗是一致的。但是由于他亲身叁加过抗金斗争的经历和南归后政治地位的孤危,在表现上更加深沉一些。
辛弃疾词的爱国思想和战斗激情,首先表现在他对分裂的北方的怀念和对抗金斗争的赞扬上。他的词里不但经常出现西北有神州,西北是长安的句子,还强烈表现他不能忍受南北分裂的局面。他在送杜叔高的贺新郎词说: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消残战骨,叹姨甫诸人清绝。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就比较突出这种思想。他年轻时曾叁加过抗金斗争,对此有深刻的体会。后来他在词里还经常回忆起这种“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惊弦,燕兵夜抓胡虏,汉箭朝飞金普故”的战斗生活。辛弃疾对南宋苛安局面怀有强烈的反感。他讥讽南宋小王朝是“剩山残水无态度”,是“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讽刺小朝廷里的人是“江左沉酣求名者”,是“学人言语得人怜”。这不但揭露了南宋统治者的腐朽本质,而且对历史上一切没落的统治阶级来说,都有它的典型意义。
辛弃疾的词还表现在他对志业、才能上的自负和怀才不遇、有志不成的不平上。辛弃疾是在激烈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壮士,他写年轻时的气概是横塑气凭陵,是横空直把曹刘吞攫。他晚年写的是悠悠万世功,厄厄当年苦。可是由于他是理想、才能在南归后一直不能实现和发挥,这就不能不在词里表现他的愤慨和不平。
上面说的种种思想感情,交积在辛弃疾的词里,它表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些要求振作而受到挫折的人们的共同感受,同时形成他们在历史上的杰出地位。辛弃疾的思想感情在当时统治集团里不容易得到理解,在面对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时,就不能不激发他的豪情壮志。因此他的登临怀古之作特别有名,下面两首水龙吟可见他这方面成就的一斑。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前首抒发他抗金壮志无人理解,不堪大好年华,在国势风雨飘摇中虚度时光的悲愤心情,同时抨击那些一味求田问舍,对国事漠不关心的人。后首借雷焕的宝剑在双溪落水化龙,光射斗牛的传说,表现他要求统一祖国的愿望。在一些词中,他的消极思想同样存在,“元龙老伊,不妨高卧”,就是这种情绪的流露。
辛弃疾在隐居时还写了不少流连诗酒、啸傲溪山、表示与世相忘的词。诗人说:意倦须还身闲贵早,------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发泄了他对现实不满的牢骚,也流露了他逃避现实的倾向。他还有一些描写农村景物和农民生活的小调,给人一些清新的感觉。如【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温?大儿锄豆东溪,中儿正积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