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对我国有极大的影响。在唐代,唐太宗派僧人玄奘去天竺【今印度,佛教的发源地】取佛经,他不辱使命,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取回佛经,为中印的文化传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西游记】中的唐僧保留着历史人物玄奘赤诚苦行的一面。他为了追求心目中的真理,明知西行途中渺渺茫茫,吉凶难仆,仍毅然奋进,女人国逼配,灭法国受阻-------九九八十一难没有挫败他取经的信念,美涩和富贵也不能动摇他西行的决心。
但吴承恩笔下的唐僧,比历史上取经故事中的形象更有创造性的发展。在唐僧身上,封建儒士的迁腐和佛教信徒的赤诚,讽刺性地得到了统一。他一碰上妖怪,就吓得滚下了马鞍,涕泪交流:他离开徒弟,连一顿饭也弄不到,甚至连孙悟空也称他为脓包。遇到大小神佛,他一概顶礼膜拜,不问真假:朝见各国君王,他统统山呼万岁,无论贤否。他对那些口口声声要吃他的肉的妖怪,也要慈悲相待。保护他的孙悟空,只要主动出击妖怪,就被他骂作是无心向善之人,有意作恶之辈。他自己害怕妖精,又怕别人去斗去杀,会若出祸来。为了阻止孙悟空除妖,他动不动就念紧诓咒,使孙悟空受尽痛苦,他自己反而招来灾祸。这位对顽徒很有办法的唐僧,在妖精面前却毫无办法。为了讨好妖精,他甚至当场骂孙悟空不识好歹。作品中正是通过这种性格对比,高度肯定了孙悟空的战斗精神,批判了唐僧向恶势力屈服的软弱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