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领导的党和中国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道路。李国文的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从一个侧面记述了这一段艰难曲折的路程。
李国文,1930年生于上海,读过戏剧学校,当过文工团,到过朝鲜战场,做过文艺编辑。1957年因写小说【改选】被划过右派,1979年又写小说【月食】重回文坛。此后,他出版过【冬天里的春天】、【花园街5号】等多部小说,他曾任【小说选刊】主编,是中国作协的专业做家。
在上个世纪50年代,【人民文学】为文学期刊之手首,人所共知。那时,李国文的处女作【改选】放在【人民文学】头条位置上发表,自然是难得的殊荣。随着这部小说的问世,显然是受了当时苏联文学的影响而在国内形成风气的“干预生活”的文学潮流也就从此中止,研究当代文学史的论著,都把【改选】列入这次文学潮流的代表作之一。然而老天的作弄有时是很残酷的,成功与失败有时只是一念之差,1057年在【人民文学】上发表反对官僚主义的短篇夏奥说【改选】,只引起一时的轰动,就被扼杀在摇篮之中,作者因此被打成右怕爱,下放到铁路工地进行劳动改造,从此就长期搁笔了。
20世纪70年代,中国进入了只有一个作家唱独角戏的时期,斯其时也,一方面是诗经【小韵】里的那句“我视谋犹,伊于胡底”,弄到如此不可收拾的地步,一方面是鮟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的那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隐隐约约的异动,势必欲来的转机,正中形成中。这时,李国文已年过半百了,他开始在构思“大地,人民、母亲”这样一个母题下,来写【冬天里的春天】了。
【冬天里的春天】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李国文的代表作,它是一部最早在中国运用意识流技法创作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某大军工厂厂长兼党委书记于而龙重返阔别30多年的故乡石湖,查找当年暗杀妻子芦花的凶手为线索,通过他三天两夜的经历、见闻和回忆,浓缩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后及文革和粉碎四人帮长达40年的斗争生活。
在这部作品里,作者借用西方意识流的表现手法,让人物的心理活动来展考复杂的故事情节,小说时序颠倒,历史和现实穿插,情节朴塑迷离,万象纷呈而又主线分明,在写法上跟其他文学作品大有不同。
粉碎四人帮后,革命干部于而龙恢复了工作。在休假期间,他重返故乡石湖。在三天两夜的经历中,他回忆和对照了自己长达40年的漫长的斗争生活,表达了“春天在人民心里”的主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