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田野中的鸟,山坡上,村庄里也生活着各种各样的鸟。
最珍稀的一种鸟类,村民们称作“莆薯”鸟,一种鹰类,铜脚玉喙,体重约一公斤。常栖息在高大树木的枯枝上,有时连续呆上半天,甚至一整天,纹丝不动。远看与枯枝无异,谁都看不出那是一只鸟。在五十年代末期,我叔父平生偶然猎到一只,三条颜色各异的小毒蛇,被它吞入囊中。据村中郎中说,这种鸟可入药,浸酒可治风湿关节炎、久溃烂不愈等症。至七十年代末,这种鸟在东路地区已不见踪影。
以前,山坡上经常看见山鸡在觅食,现已绝迹。人工驯养成功,但我怎么看也看不见头上的两个白色斑点,不是本地品种。
“飞天鹧鸪走土兔”,以前,村民们认为飞在天上的是鹧鸪最好吃,走在地上的是野兔最好吃,两种肉在一起煮,那是最难得的野味。六七十年代时,生产队大种香茅,香茅园中白蚁多,很适合鹧鸪的生长繁殖,种群的数量大幅度增加。“激嘎嘀嘎嘎……”漫山遍野,鹧鸪的啼叫声不绝于耳。现在,由于香茅园的消失,加上人类的滥捕乱杀,这种鸟已十分罕见。人工驯养没有成功。
“咕咕咕,咕咕咕……。迎新妇,新妇骂,迎罗家(女婿),罗家没椅坐,坐鸡修(窝),鸡子鸡嗣啄目洲(眼睛)。罗家没衣穿,买个盅,盅厄防(拿),买个人,人厄饲,打鼓打锣送上天。落下土,变山侯,山侯目黑黑,变鹧鸪,鹧鸪咬人,变成一个老老的树虫。”这是我村村民以斑鸠的啼叫声起兴,编出的一首民谣。每当我听见斑鸠的啼叫声,便会想起这首可笑的民谣。这种鸟善于飞翔,觅食范围相当广,主食稻谷、花生、野果、树籽等,不吃昆虫。在树林中筑巢,巢很简单,几支枯枝交织在一起,每窝产两蛋,风吹雨打不掉落。这种鸟对人很警觉,不易捕捉。现在这种鸟不但不减少,反而越来越多,真是物竞天折,适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