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磨难2
一九五八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朱声达叁加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宁夏军区的筹建工作,同年调任宁夏军区司令员,并担任自治区党委常委。在此期间,他认真贯彻毛泽东军事思想和建军方针,大力加强军区党委自身建设和部队、民兵建设,成绩卓著,深受军区官兵和广大民兵的拥护和赞扬。
朱声达在宁期间,认真搞好军政、军民关系,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少数民族政策,为宁夏党政领导关系密切,同各族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为宁夏的建设、繁荣和安定团结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各族人民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可是,朱声达将军万万没有想到,在他战争年代几次死里逃生进入和平年代十多年之后,一场来势凶猛的灾难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林彪、江青一伙及其在兰州军区和宁夏的追随者,就歪曲事实,颠倒黑白,给他强加了“贺龙死党”,“贺龙在宁夏搞二月兵变的黑干将”,“同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杨静仁、马玉槐结成死党,狼狈为奸”,“保护杨静仁、马玉槐一小撮走资派”,“挑起武斗”等许多莫须有的罪名,煽动不明真象的造反派,冲击军区,进行楸斗,对他进行了无情打击和残酷迫害。
一九六七年六至八月,宁夏两大派筹备处和总指挥部的斗争非常激烈。在江青文攻武卫口号的煽动下,中央文革插手于宁夏地区的文化大革命,两大派的武斗日渐激化,无法制止。但他们却大造舆论,说“朱声达挑起武斗,罪该万死!”
面对这种无法控制的局面,朱声达作为担负宁夏地区三支两军任务的宁夏军区主要负责人,进退两难,压力极大。为了控制混乱的局面,他一方面严令部队对冲击军区的群众“一不准开枪,二不准抓人”,一面亲赴兰州军区党委汇报,寻求上级支持。但是当时兰州军区领导人不接见他,把他拒之门外。
八月二十八日,守卫青同峡水库大坝的部队向冲击大坝的群众开枪,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酿成震惊国内的青铜峡血案,并把这一事件定性为反革命叛乱事件。
在此之前的八月八日,总指挥部和筹备处两派在永宁县发生大规模武斗,死亡八十余人。随后,两派又在永宁、吴忠、掌政等地发生大规模流血事件。八月十三日,宁夏军区副司令员马思义在吴忠叁与两派武斗中被打死。兰州军区把这一连串流血事件的责任推在朱声达身上,说是“朱声达开了枪。”
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朱声达被迫动用战备密码,以个人名义直接向中央发报,请求到中央汇报,并提出“宁夏武斗我们无力解决,请中央把各群众组织头头召集到中央解决。”
中央同意朱声达的意见,于八月十四日派飞机将宁夏军区主要负责人接到北京,并相继召集各派组织代表赴京解决宁夏问题。
造反派组织的代表到北京后,就与北京的造反派互相勾结,把朱声达从京西宾馆劫持到北京水电学院一处秘密据点,进行批斗,并施以肉体摧残。后来经过周总理和中央文革办公室的指示,才把他要回来。
在解决宁夏问题的过程中,由于林彪、江青一伙的干扰破坏,对许多问题先入为主,颠倒黑白,强加于人,不容分辩。他们诬陷正在北京限制自由的朱声达摇控指挥了所谓的青铜峡八二八反革命叛乱事件,当场宣布朱声达是反革命分子、江波、何其仁是坏分子。经过四个多月对他们三人进行重点批判,于一九六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作出了【关于宁夏问题的决定】,指出:
“宁夏军区党委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犯了方向、路线错误,这个错误应由军区司令员、军区党委第二书记朱声达负主要责任。”
这个决定中给朱声达和军区党委强加了许多诬蔑不实之词。
一九六八年一月,朱声达、江波、何其仁到空军学院中央办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宁夏班接受批判教育。七月,又到海运总叁招待所继续检查错误。一九六九年十月,林彪发布第一号令后,又以疏散为名,将他们三人下放到陕西省甫城县独立师大荔农场强迫劳动四年。
面对林彪、江青一伙的高压政策,朱声达进行了不屈不桡的斗争。四人帮被粉碎以后,他向中央提出了申诉。一九七九年二月十四日,自治区党委召开有五十多万人的全区有线广播大会,宣布:经中央批准,撤销中发【1967】407号文件,由此造成的一切冤假错案予以彻底平反。同时宣布:中央同意对这个文件中强加给自治区党政军领导杨静仁、马玉槐、朱声达、杨一木、马信等及宁夏军区的诬蔑不实之词予以推倒。经中央同意,为一九六七年八月二十八日发生的所谓青同峡反革命叛乱事件平反昭雪。
一九七九年后,朱声达曾任甘肃省军区顾问组组长和甘肃省政协副主席。一九八三年十月离职休养。一九八五年一月中旬,中央军委下达晋升他为正兵团职的命令。一九八五年一月二十一日,将军与世长辞,终年七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