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城闹文革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城镇,有一部分知识青年,他们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到农村去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扎根农村闹革命。在广大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中,大部分是自愿去的。在农村,他们和广大农民群众一起,为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而艰苦奋斗,任劳任怨,做出了优异的成绩,受到党和人民的赞扬。象邢燕子、董加耕等,成了当时广大青年学习的榜样。
但也有一部分知识青年,他们由于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家庭出身问题】,被迫下放到农村去。在农村,艰苦的生活和精神上的压抑,使他们难以忍受,他们时刻都想离开农村,倒流到城市去。
文革开始后,在农村或农场的知识青年也起来造反,但在他们的造反中多少带有个人利益的成份,希望利用这个机会回到城市中去。当时,有大批的知识青年离场、离村,他们或串连,或请愿,或上访,有不少的人长时间逗留在城市里。这样,对单位的生产和文化大革命,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还有一些知识青年打着造反的旗号,成立知识青年造反组织,在城市搞联络站,参与城市的派性斗争。
为了维护社会秩序,顺利地进行城乡的文化大革命,抓革命,促生产,1967年2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处理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外出串连、请愿、上访的通知】,要求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停止串连、请愿、上访,立即返回本单位参加文化大革命,搞好生产。
通知指出:凡在外地串连、请愿、上访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支边青年、农场职工,所有人员应立即返回本单位,参加文化大革命。所设联络站,一律撤销。
通知还指出:对于安置工作中的问题,应按中共中央“关于反对经济主义的通知”第三条:“前几年下放农村业已参加农业生产的群众,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应当安心参加农业生产,参加农村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安置工作中的问题,应由各级党委负责逐步加以解决”执行。
中央通知下达以后,还有许多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滞留在城市里,他们当中有些人当了消遥派,有些人参与了城市的派性斗争。直到一九六八年底全国局势基本稳定以后,这些人才返回原单位和农村去。
1968年底,中央“七、三”“七、二四”布告颁布后,全国局势基本稳定,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伟大号召,在城市和城镇的知识青年大部分都被打发到农村和农场去了。
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处理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外出串连、请愿、上访的通知
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经进入无产阶级革命派大联合大夺权的新阶段,广大外出串连、请愿、上访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响应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抓革命、促生产”的号召,已积极返回本单位,叁加夺权斗争和农业生产。但目前还有一小部分人,以种种借口长期在城市逗留。为了妥善处理这一问题,特作如下规定:
一、凡尚在外地串连、请愿、上访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支边青年,农场职工,所有人员应立即返回本单位,参加文化大革命,并搞好生产。所设联络站,一律撤销。
二、有些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受了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和反革命经济主义的影响,做了一些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只要他们回到本单位认真检查,改正错误,可不再追究。
三、在外出串连、请愿、上访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支边青年、农场职工中,有少数行踪鬼秘,不保真实姓名和工作单位,到处招摇撞骗,扰乱社会治安,破坏国家财产的坏分子,要彻底查清,依法惩办。
四、对于安置工作中的问题,应按中共中央“关于反对经济主义的通知”第三条:“前几年下放农村业已参加农业生产的群众,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应当安心参加农业生产,参加农村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安置工作中的问题,应有各级党委负责逐步加以解决”执行。
五、前几年精简下放,现居城镇的人员安置问题,也应按上述第四条的精神执行,不得回原工、交企业和事业单位强求复工。
此通知可在农村和城市张贴。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一九六七年二月十七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