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诗词歌赋诗歌欣赏
文章内容页

超然物外梅花魂

  • 作者: 峨眉山人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13-05-28
  • 热度84706
  • 超然物外梅花魂

            读王行宏先生《砚寿斋咏梅题图》

        国承新

    前几年,我曾经接连为行宏先生的《王行宏诗选》、《少海诗草》写过《诗书相映趣情幽格自高》、《少海诗草看超然》两篇所谓的评论,一眨眼的功夫,行宏先生又出版了《砚寿斋诗书画作品选》。脑子里刚开始翻腾,要写点东西,不料一本《砚寿斋咏梅题图》又跳上了案头。这回不得不说了。

    暂且不对《砚寿斋诗书画作品选》说三道四,单就《砚寿斋咏梅题图》谈点看法。

    梅花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排在“四君子”之首。它集高洁、秀雅、坚毅于一身,色、香、韵、姿俱佳。历朝历代都有不少名家圣手爱梅、画梅、写梅。行宏先生笔下的梅,是经过年复一年细心入微的观察,一次次的盼梅、探梅、访梅、拜梅、再经千锤百炼,将梅花的低昂、俯仰、分合、卷舒,从萌芽到花开,各种形态一一描绘下来,再配以行宏先生独特的视觉、独特的心,用灵与肉与梅花一起揉搓、挤压,让人中有梅,梅中有人,继而幻化出种种妙境,逐步显现出梅花大师于希宁笔下的骨气、生气、清气,并上升到梅魂、人魂、国魂,三魂共一心的高度。行宏笔下的红梅高雅而热烈,飘逸而凝重,枝骨如铁,如火如荼。白梅则是妖而不艳,既含情脉脉、馋涎欲滴又清冷内敛,有不可侵犯之态。大有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的独立特行。墨梅则是骨干横空,蟠塞夭矫,苍老浑朴,含蓄深沉而不淋漓,大有董其昌的“尚暗不尚明”的心印,行宏先生的梅之所以耐品、耐读、耐观、耐思,主要在于他从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技巧上追求似与不似。智者有言,学我者生,象我者死。行宏先生在习诗上也好,学书画梅上也罢。都遵循一条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路线图和心灵轨迹,善于扑捉,善于以小见大,小天地里展示大世界。在这近三百幅诗书梅的题图中,你很少见到一棵完整的梅,大都抓取了一枝一叶,一姿一态,有的甚至只有一朵梅花,但又无人敢否定这就是梅花,正是透过这一枝一叶,一磷半爪,让人们感受到了梅花的千姿百态、万种风情。正是在这些似与不似,像与不像中,给人们预留了想象的空间,让读者在这长如箭、短如戟的空间中,欣赏梅花的飒爽英姿,体味人生百味,达到人梅共融,“幽心人似梅花”的境界。

    内涵上行走在有我无我之间。行宏先生画梅大都经历了亲身体验和亲近。这在他的鲁山梅、铁山梅、风中梅、雪中梅中都可找到足迹,,寻到印痕。正是有了这种生活的集累,技巧的磨炼,于是在他的笔下便呈现出“形成于未画之先,身留于既画之后”的光彩。在这里我们既可以看到“年高应少惜年华,笔底心事问烟霞。万事抛却千障外,老来春衫是梅花。”“白头始知惜年华,回首旧事易叹嗟,达人何须诵怨诗,一身春衫是梅花”中看到那个自我,须知没有自我便没有诗。但诗文书画作品的高低,不仅要看那个自我是否真、是否实,更要看那个无我,无我才有境界。而“半生歌吟痴梅情,四时佳兴对清风,色深色浅由我写,是疯是癫任君评”和“得意眼前旧事荒,狂歌漫舞对雪霜,自知诗无警人句,画枝梅花梦却香”,则让人们不难发现那个抛却心事的王行宏已经进入到“任君评”的无我境界,已经进入脱尘超俗、物我两忘、悠然、怡然、超然物外的境界。此时的梅花不仅展示了梅的精神气,也体现了人的精神气,给人留下了梅中有人,人中有梅的印记。

    高起点孕育新突破。从书法、诗词、绘画中我们不难看出行宏先生几十年在工作之余、闲暇之中漫步于诗词歌赋之间,奔走于书法大道之上。始终都把高标准、高水平经典之作作为楷模,诗词歌赋追“李杜”,谈书论道攀“三王”而在梅兰竹菊上又远学宋元明清的宋伯仁、王冕、王谦、金农、李万鹰等大家为尺,近学吴昌硕、张大千为镜。不用全部检点行宏先生的求艺轨迹,仅从两首诗中亦可窥见一斑。诗说“云山烟树渺无边,哪有笔力追大千。只在闲来写梅花 ,隔断尘俗别有天。”这是说的张大千,而对吴昌硕呢?则用了“无缘拜师学虬飞,残墨写来是耶非。三冬雪里忙诗草,不负篱边一枝梅。”诗虽引了两首,但字里行间反映出行宏先生拜师求艺,师古的虔诚之心,只因有了这种对前人的敬畏,才促成了行宏的脚踏实地,在师古的基础上,而不泥古,展开心灵的翅膀,驰骋在中国诗文书画的大道上,追求打着王记烙印的诗书画。

    诗以抒情,画以写意,写字表现一个人的个性。翻开中国的文学史、艺术史,几乎所有的优秀诗人都善书,许多杰出的书法家也长于诗,画家也写一笔好字,洁身自好,不随俗浮沉,清风亮节,淡泊自感。强项不肯折腰是他们的共性,而行宏先生继承古人衣钵,站在古人的肩膀上,把诗情化作画意,使两者相互辉映,相得益彰,几乎每天沉浸在“数朵引领意无限,自是秀色在天然。今冬花少香乱飞,明年枝头更灿烂”的憧憬中,读诗,可于画中得其具体形象和意趣,看了画梅,又能体味诗的气氛,三位一体,互为起点、终点,互为补充,互为渗透,收到2+1>3的效果。不知不觉中一个概念浮上心头,这就是诗文书画王行宏。

    事因难能,所以可贵。行宏先生也是快七十岁的人了。仍能保持“惯弄笔墨脑不痴,七旬学艺未觉迟。新事收入新画卷,灯下拾得雪中诗”那么一种昂扬向上、不言老、不服输的劲头,用他手中的笔,一年写出近三百首诗梅花诗,画出近三百幅梅花画,尔后再挥洒自如的用毛笔呈现在世人面前,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副超然物外的梅花魂。这在我认识的友人中确是少见旳。因此,自然而然的心生钦佩。因之高兴不由自主的写了如上的话。

    欲知梅花妙在哪,请读《研寿斋咏梅题图》,否则难以达到奇文共欣赏之目的。

                            2013年5月10日星期五

     

     

            


      本文标题:超然物外梅花魂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65129.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