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百味人生人生感触
文章内容页

回忆片段 第七章,步履沧桑(5)

  • 作者: 高和义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07-01-12
  • 热度99060
  • 21  含冤者的命运
     
        1957年前后基层抓的那些“右派”有幸全部平反。然而20余年的含冤屈辱,有的在文革中自尽,有的患病离世。在东丰我们40多名监改的右派中仅我所知,贺桂春自杀、王选录自杀、唐振林自杀、戴福山自杀;佟希武、邓廷惠病死。听说翟顺昌在横道河小学当校长,徐宝双在东丰职高任校长,单吉昌当大夫,我算是幸运者。多数已经退休了。
     
    22  农非差异的消失
     
        七十年代前后由于城镇户口与吃农村留粮,把人限定在固定的范围内。家属是农业人口的,工作调动无法随迁,只有遥居两地,我三十年分离苦衷本原于此;孩子不能随父落户,只能随母吃农社口粮。那时招工用人都从非农业人口中录用。因此农村人只能世代务农。为了子女前程费尽苦心多年努力,终于变了口粮。如今这些人为的差别逐步消失。
     
    23  代代就业是难题
     
        不知是本人无能还是后人无能,下代人就业这么难。五十年代脱离农业进城工作后,吃尽了与家人两地生活之苦;七十年代子女因吃农村粮就业难,连做小工都难,费尽周折反复经过几年努力,好歹把全家变为供应粮,有的就业有的可以做零工了;第三代人又在待业!无业的压力及它带来的苦恼一直在折磨着,看来将永无休止之日。人口太多了。
     
    24  最大的憾事
     
        最大的憾事是高杨一直没有工作。已经成家,两口人都没有班可上,如此增加了难以消除的烦恼。计算机培训收入不佳停了业,去个体户打工任电脑教学,不到五个月单位黄了,又去学家电维修......。哪里是他的生活出路?何日能自立,这是一块沉重的心病,尽管他不靠近也不联系。在当前形势下自知无能为力默默遗憾,可惜赶上了这样的时代。
     
    25  高杨迁入新居
     
        经过了一番周折,帮助高杨在辽源市滨河花园小区买了一处住宅,5楼711房间,34平米,共花4万多元,正在装修待装修完成后迁入。高庆也快要临产了,终于他们自己有了住房。今后只要能再创一些收入,再有门市房租收入,也可以维持一般的生活水平。他奶周喜梅从他6岁领来来朝夕与共,同度甘苦至今。至此,我略有如释重负之感。

      本文标题:回忆片段 第七章,步履沧桑(5)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32065.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