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海天散文海天散文
文章内容页

  • 作者: 姚新锋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1-06-17
  • 热度417174
  •   我以为,最能够把春说尽的,莫过于柳了。

      仓颉造字,古人智慧,这“柳”字亦如端庄的姑娘,披着一头及腰的长发,尤其是毛笔下的那个草书“柳”字,柳腰微斜,温柔的春风里,柳风漫漫,怪不得诗人忍不住赞叹:“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冬去了,走过墙角时,偶然瞥见那一树倚墙的红梅,几个转身,游人就惊讶道:“看呢!河岸头的那株柳树,柳芽发黄了!”这时,往往还春寒料峭,江南易带着纷纷冷雨,是谁第一个发现了春的消息,给人眼前一亮的景象?莫过于柳了,就在寒风里,柳枝千万飘拂,荒秃秃的柳枝头,安排了无数鹅黄的苞芽。只因这一树的鹅黄初绿,心起了春的希望。

      春至农历二月,古来鹧鸪鸟“咕咕、咕咕”地在树梢头,气候也渐渐暖和了,少有几年是落春雪了,哪怕春雪落下,也转眼消融,反而更添了春的暖意。行人到桥头,远眺沿河两岸,见到杨柳十里,柳风嫩嫩的,像是一帘青纱,又宛如文人泼就的水墨画。尤其是烟雨时节,那更是说不尽的温柔了,多少冰冷的心,也得一时泛起脉脉柔情,游人坐船,柳树底缓缓漂过,若饮两杯小酒,带些文气的,则不免赞叹“几丝柔柳乍和烟”。这样的景象,莫过于江南绝美!秦淮河两岸,西湖山光,越城的大街小巷,哪一座城市,不是处处烟柳?难怪于北国远来的豪客,到了江南,醉了江南,把酒高歌杨柳树底,满腔豪情顿化作一缕春梦,此生再难归去,只声声念叨着“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也大概是柳的功勋了。

      古时闺阁女子,不许轻易出门,深藏阁楼庭院,只得对着帘幕深深,纤纤细指拨弄琴弦后,忽而抬头,惊觉满庭春光,宋朝的女子就会愁眉,叹呀:“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明朝女子则借着琴弦声,独自游走庭院,高歌唱起来,她唱说:“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搬到后来昆剧的舞台上,那一曲杜丽娘的游园惊梦,则成了女子伟大的讴歌,她敢于在满庭春光中问出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也许,这都得归功于柳,中国古代的女子走过了几千年,柳也伴随了她们几千年,最终敢于在浪漫春光中,喊出自己的声音,彰显自己的光明,在人间深处,愈加精彩!

      燕子飞来,斜绕柳风,孩子追逐,高高放飞了风筝,在碧空白云间,游人踏春,楼台宴饮,成婚的新人往往此时是最多的,借着春的希望,春的景象,图个好兆头,杨柳繁茂,风雨里无不是茂密的春光,撑着伞,雨里赏柳,湖光山色,谁说不是销魂的享受?此时,这一出舞台剧也达到了最热闹的时候。

      时间也大约是春暮了,到春光烂漫深处,一川烟柳,满城飞絮,风里飞扬的柳花是春最后的符号。阳光暖融融了,百花之后林绿深深,送别友人,就在春光深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若是谁去江南的河岸走走,在那座弯弯的石桥头,弯弯也如新月,触目是杨柳青丝,柳花扑面,再多的劳累或苦楚,顷刻间也大约得化成生命的温柔吧。走累了,就歇歇,倚着一株柳树,伴着一江春水,静静地等到黄昏,静静地随着牧童吹起笛声,春暮了,该迎来更深厚茂盛的生命之境!

      柳如此,春光如此,我们这些生活在四季轮回中的人们,怎么不温柔呢?生命浮沉,野火又哪里烧的尽春华,心中种下一棵柳树,也大概可以年年葱茏。

      所以,我说,这柳莫过于是春最好的化身了。

      2015-03-11晨  

      春生时,人在漂泊
      你问我,何时是归程  

      我不是燕子
      怎能年年飞来遇见你
      我不能萌芽
      如何去窗前开出新花  

      就当我是一个梦
      偏偏那夜温暖你寂寞
      就当我是一江水
      悠悠无情终将是错过  

      春生时,你莫问我
      我不系柔情,断了痴心

      2015-3-19

      本文标题: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340523.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