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百味人生随笔小札
文章内容页

从聪明才智和聪明机智说开去

  • 作者: 天涯若比邻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2-03-23
  • 热度112563
  •   《三国演义》一共描写了1191人,其中武将436人,文官451人,汉、三国、晋的皇族后裔、后、妃、宦官等128人,黄巾起义者、鲜卑、羌等边远民族67人,宦官和三教九流、各色人物109人。

      在书中那如云的英雄豪杰其中,杨修便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其中一人。演义中说他是东汉末年文学家,其人知识渊博、才华横溢、富有才智,但为人刚愎自用,多次得罪曹操,后来杨修又参与了夺嫡事件,曹操对此颇为气愤。建安二十四年,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等罪名下令将杨修处死。

      《三国志》中记载杨修是杨震的玄孙,杨彪的儿子,出身世代簪缨之家。《后汉书》说“自震至彪,四世太尉”。为人好学,有俊才,建安年间被举孝廉,除郎中,后担任丞相曹操的主簿。当时曹操军国多事,杨修负责内外之事,都合曹操心意;又《世说新语·捷悟篇》载四则杨修展才之事,他的才华曹操亦曾自叹不如。

      从杨修的聪明和才智到他的令人惋惜的结果,不免使人扼腕叹息。

      而在叹息之余想了一下,余以为从这件事中有以下一些体悟:

      一是聪明才智和聪明机智是有区别的。

      聪明才智的意思是指有丰富敏捷的智力和显著的才能。而聪明机智是指形容脑筋灵活,能够随机应变。所以,不难看出聪明才智和聪明机智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而在我的看来,那杨修是一个具有聪明才智的人。但是面对曹操这样的不但具有雄才大略而且还有聪明思维能力,加之又善于揣摩他人心性的人雄,杨修具有的那聪明才智和缺少一些聪明机智的心性,就有些相形见拙了。因此,在把控机会和错综复杂的权力游戏中,他的聪明和才智而不是聪明机智就显得不够用,并且因此而断送了自己卿卿性命;

      二是如果一个十分聪明且又有一般人不具有的出众才华的人,面对他人的恭维和奉承与夸耀,自己切莫要云里雾里不知所以,更不要以为普天之下最聪明的人非我莫属。同时倘若是甚至错误地觉得自己有着他人没有的能够洞穿这人世间一切的慧眼,那灾难就距离你不远了。我的理解杨修这样的人!

      杨修之所以落得个十分凄凉的下场,正是由于他自以为是,觉得自己有他人没有的洞察事物的能力,岂知聪明反被聪明误!

      三是觉得三国演义也好,三国志也好,都把杨修描写得是一个一般常人所没有的聪明人和才智之人,按理说那他就应该具有其他人所没有的可以认清曹孟德的慧眼,在发现了曹阿瞒的心思之后,便溜之乎也。

      然而,还是然而,杨修终究还是被自己的自以为是的“聪明”葬送了性命。

      四是觉得那杨修虽然是聪明过人,但是在选择和追随“领导”的时候,究竟还是没有选准和跟对对象。

      我想,那杨修如果选择和追随了一个没有曹孟德那既具有聪明才智又具有聪明机智的主人,譬如去选择袁绍等人之流的人做主人,我揣摩杨修的才能(聪明才智)极有可能会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还极有可能不会受到处罚,更不会丢了性命吧?!

      日前,看到鲍鹏山老师写的一段老子送给孔夫子的临别赠言很有意思:说是老子的送的第一句话是:“聪明深察而近于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其意思是,一个人聪明,明察秋毫,很好。可是这样的人,往往比那些笨人更容易招来杀身之祸。为什么?因为他好议人。一个人知识广博,能言善辩,很好。可是他却因此时时处在危险之中。为什么?他喜欢接发别人的隐私。

      我沿着这个思路去想那杨修先生,想必是必定没有看到过,亦或是看过而忘记了老子给孔圣人说的这警世良言,只具有聪明才智,没有达到聪明机智的境界,才有了自己悲凉结局吧?!

      想了这些,我冒昧认为,那杨修除缺少了常言道的大智若愚,被自以为是的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同时,是不是还有就是没有跟对“领队”呢?

      而我,当然,更喜欢这个世界既容得下具有聪明机智的人,也希望能够有许多的“领队”包容得下那只具有聪明才智的人,更希望好的“领队”容得下我这样的愚钝之人!

      本文标题:从聪明才智和聪明机智说开去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349328.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