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涉世宝典社交宝典
文章内容页

一道“情商”测试题,无数人不合格

  • 作者: 狭缝的绿色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2-07-04
  • 热度105860
  •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聊天对话的案例:

      冬天早上太冷,室友不想起床,跟你抱怨了一句“我想睡懒觉不想上班”,这时你会怎么说呢?

      有6个选项:

      1. 不想上班就别上了,辞职呗。

      2. 不上班你怎么挣钱养活自己啊。

      3. 你跟我说这个有什么用,我又不是你老板。

      4. 我比你更困、更不想上班。

      5. 你睡得太晚了,下次早点睡。

      6. 每天早起确实挺辛苦的。

      你会选哪个?

      网上的标准答案是6,理由给的是这个回答有共情,但作为日常聊天来说,我觉得实际效果并不会好。

      当你的室友睡眼惺忪地向你抱怨“我想睡觉不想上班”时,你却理性地对他说“每天早起确实挺辛苦的”,这是不是不太符合真实的生活场面?是不是更像心理医生跟患者在咨询室里的对话?

      恰好这个例子就是一个心理医生写的。

      通常情况下,当他人向我们表达感受、想法,或者释放情绪的时候,会希望我们在认真听Ta倾诉。

      在此基础上,如果还能得到期待的言语反馈,甚至行为上的一致,那会是一场非常愉快的交流。

      别人永远第一在乎的是:你是否真正愿意了解Ta的处境,并在此基础上理解Ta的感受,认可Ta的情绪。共情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在表达“我在听你说,并且我理解你”。

      从这个角度,我们来回顾上述的6个答案,分析一下它们各自的利弊。

      答案1:跟答案5都属于解决问题。多数情况下,倾诉者只是希望别人理解自己的处境,只有很少的时候,倾诉者是在请求你给予帮助或者建议,所以判断清楚对方的真实需求之前,不要轻易试图帮Ta解决问题。

      答案2:属于讲道理。讲道理往往在向对方传递这样的信息:事实或者现实比Ta的感受更重要。这会让倾诉者觉得自己的感受被否定,受到压抑,让Ta觉得自己的感受在你这里是不重要的。

      答案3:属于直接否定。直接否定对方的做法、感受或者想法,这点更是要避免。

      这几种回应方式都缺乏情绪共鸣。

      日常生活中的沟通是双向的,有你也有我,这是最好的方式。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多数时候,当对方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时,我们不应该“平行”自己的感受。比如女孩在电话中说“我感冒了,很难受”,男的说“我上周也感冒了,也很难受”,这么说话有一种将话题重点转移到自己的倾向。

      但在这个例子中,由于对话双方在同一时空,确实可以有共同的感受,所以带入自己不太容易显得忽视对方的感受,而且还表达了情绪上的一致性。

      基于此,我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好的共情技巧是这样的:

      1.尽量不要以评价的方式来认可对方的情绪,比如本题所谓的标准答案6,这样会让聊天的气氛很死板。

      2.如果还想进一步深度释放情绪,可以采用夸张甚至荒谬的方式。

      当你的室友说“我想睡觉不想上班”时,你可以说:“那就一起睡个够吧,醒了咱去抢银行……”(行为一致+夸张)。

      请记住,作为一个朋友,可以提供的恰恰就是这种“我跟你感同身受”的痛快。

      本文标题:一道“情商”测试题,无数人不合格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355151.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