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海天散文海天散文
文章内容页

风景·文化

  • 作者: 三酉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07-04-10
  • 热度99720
  •   历尽千辛万苦,唐僧师徒终于取得真经,功德圆满。驮着师徒过河的大鼋也欣喜异常,没想到唐僧师徒竟忘了曾经允诺大鼋的事,气愤的大鼋遂将师徒四人抛掷河中。师徒四人将经卷打捞上岸,看着湿漉漉的经书,只好找一个高台晾晒经卷。这个高台就是晒经石。
      
      《西游记》的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那块晒经石据说今尚在。在今天的西域古道上,确凿可信的晒经石就有六处,新疆一处,甘肃四处,青海一处。我想青海通天河畔的晒经石应最有名,盖因它与《西游记》中通往西天的那条河使用了同一个名字。但甘肃高台县志却详细的记述了高台得名的原由:高台台子寺中的晒经石,因为晒经,挽救了佛。
     
      不管《西游记》故事的虚幻,也不管各地在晒经石上的牵强附会,所有这些都向人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因为一个故事,一块普通的石头就变得不普通,它带给人无限遐想。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试想,如果没有晒经的传说,青海通天河畔的那块石头还有人去参观吗?带着浑黄泥浆的河水滚滚流淌,它和千万被污染的河水何异?
     
      我曾徜徉于杭州的西子湖,看着滚滚翻腾的湖水,耳畔不禁响起一句歌词,“西湖的水,我的泪”,似乎那翻腾的不是水,而是白娘子无尽缠绵的泪水,满含相思的泪水;站在断桥上,尽管那是一座极普通的桥,你顾盼的却是寻找许仙与白娘子的浪漫相逢;吹拂的苏堤垂柳,晃动的不是柳叶,而是情人的喁喁情话……
     
      “西湖也没有什么好看的,水还没有咱家乡的河水清”,有游人如是说。是的,西湖的水可能不清澈,但它多情。千百年来,附着在它上面的诗文掌故,足以让它的一滴水一株草都充满诗意,充满了对曾经发生的故事的感叹,让你不禁一次又一次的徘徊其间,一次又一次的不忍离去。
     
      缺乏文化的风景仅仅是风景,处处似曾相识。蘸染了文化的风景,愈看愈多情。
      
      2007-4-10

      本文标题:风景·文化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40155.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