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文学交流写作素材
文章内容页

看待崔方之争第三只眼

  • 作者: 小青蛙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0-14
  • 热度78035
  •   希一

      普通公众有质疑转基因作物的权利吗?

      当然有,作为一项常规的生物技术,它所研发的产品,最终要流向消费领域,吃进公众的肚子里,公众当然有权利质疑。方舟子对崔永元说“我科普的是国际权威科学机构认可的科学,你根本不懂,有何资格质疑”?这违背基本常识。一个消费者可能不清楚大米的种植过程,可能不知道食用油的分子式,可能不了解罐头的加工过程,但他对这些买来吃进肚子里的食品当然可以问一问干净不干净、有没有农药残留、吃了会不会影响健康,为何到了转基因食品反倒特殊化起来了呢?剥夺公众的质疑权,反而会加重公众对于转基因的疑虑和排斥。

      值得一提的是,质疑不等于造谣传谣。质疑只是基于一项事实的疑虑、提问,不代表质疑者否定或肯定该事实,如果没有涉及捏造虚构事实或传播,就不能算造谣传谣。把一切质疑的声音,扣上造谣传谣的帽子,加以人身攻击和恐吓,反而会引起公众对转基因的反感。

      科普作家需要什么素质?

      面对公众的质疑,用小崔的话,科普作家需要“专家的视角,作家的文采,画家的耐心,儒家的风范,亲家的和蔼,唯独不能有商家的刁蛮”。这句话非常中肯。科普,目的是传播并普及科学,对象是普罗大众。人身攻击式的科普,虽然让科普者自己得口舌之快,在一些争论中处于“上风”,但就其传播的效率,基本等于零,甚至为负,根本无法达成目的,这样“科普”还算科普吗?对于仅仅是理性质疑的公众更是如此。科普作家掌握的科学知识也许比一般人掌握得多些,但不代表他就高人一等,而是要虚怀若谷,记住他的工作对象是广大被科普者。科学不会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谩骂、人身攻击不会让科学变得更“正确”。

      最后科普者还需要知道,证据是他说话的本钱,中立是他权威的前提,因此要排除利益干扰,无论“商业”的还是“政治”的,为了这些利益去“科普”,只会让更多人难以信服,成为科普的绊脚石。

      (出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素材分析】任何人都有对某事物质疑的权利,无关身份。然而质疑不等于造谣,没有依据,不尊重事实的质疑不能称之为质疑。而对于发布事实者而言,尊重事实、客观、理性则是必备的素质。崔方之战提醒我们要尊重科学、尊重事实,理性对待他人的言论。

      【适用话题】1.质疑;2.尊重事实;3.理性

      意林·作文素材 2013年11期

      本文标题:看待崔方之争第三只眼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436492.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