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文学交流写作素材
文章内容页

接地气的契诃夫与他的小说

  • 作者: 佰陌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51987
  •   契诃夫的梦想

      有一次他(契诃夫)邀请我(高尔基)到库楚柯伊村去做客,在那里他有一块土地和一栋两层的白色小楼。他带我看他的“产业”,一面还兴致勃勃地说:“如果我有许多钱,我就在这里为老弱残疾的乡村教师建一所疗养院。你知道,我会建一座宽敞明亮的大楼,窗子大,房间高;要有一个好的图书馆,各式各样的乐器,还有养蜂场、菜园和果园。要举行报告会,为教师讲农学,讲神话……教师应该知道一切,一切,亲爱的。”

      让列宁大为震动的小说

      1890年创作出中篇小说《第六病室》。列宁看了这篇小说后大为震动。他说:“简直可怕极了……我有这样一种感觉,仿佛我自己也被关在‘第六病室。”

      《第六病室》描写了什么?怎能使列宁如此大为震动?原来,契诃夫曾于1890年去沙皇流放犯人的库页岛(萨哈林岛)旅行。那里气氛沉闷,令人窒息,阴森可怕,犯人过着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这情景,激起了契诃夫的愤怒和创作激情。回来后,他夜以继日地写出了这篇震撼人心的《第六病室》。

      “第六病室”场景解读

      “第六病室”这个主要场景,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是具体的病室,另一方面是沙皇俄国暴政的一个缩影。作品一开始描写了病室外部的环境:生锈的屋顶、半歪半斜的烟囱、毁坏的台阶,完全是一种悲惨阴沉的气氛。病室里面是:腐烂的恶臭、铅灰色的地板、冰冷的铁窗。这一切构成阴冷、压抑、恐怖的调子。小说有意让人物活动在病室这个有限的空间里,暗示第六病室就是俄罗斯大监狱的缩影,而这里的“病人”则代表着全体受苦受难的俄罗斯下层人民。因此,小说具有极大的艺术概括力。endprint

      意林·作文素材 2014年3期

      本文标题:接地气的契诃夫与他的小说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436875.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