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文学交流写作素材
文章内容页

姚贝娜留下的问号

  • 作者: 依儿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51163
  •   王健

      【适用话题】奉献 反思 进步 选择

      姚贝娜还在,她生前同意捐出的眼角膜,将让两个人重见光明。无疑,这两个人是幸运的。根据统计,我国目前有超过200万角膜盲患者,但每年仅有不到5000人能接受移植手术。姚贝娜生前的最后决定,该让我们思考些什么呢?

      器官捐献,为何少得可怜

      目前,我国器官捐献的数量用“少得可怜”来形容,一点不为过。再加上,2015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自愿捐献成唯一渠道,更让不少人为器官移植的前途捏了一把汗。

      在器官捐赠的诸多制约因素中,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重要原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生要留人,死要留尸,否则死不瞑目。尽管近年来,人们的观念在逐渐发生变化,但亲属的阻挠和邻里的态度却无法视而不见,因此,器官捐献始终无法突破瓶颈。除了观念,制度层面的制约同样是重要原因。一方面,捐献者及其亲属无法获得这一高尚举止所应得的社会褒奖和经济补偿。另一方面,各种担忧并非杞人忧天:知道我是捐赠者,遇到车祸医生还会全力救治吗?缺乏公开透明的程序,我捐出的器官是移植给了最需要的人吗?器官买卖黑市猖獗,我的器官会被偷偷卖掉吗?

      突破口究竟在哪儿

      诸多难题待解,中国的器官捐献事业,犹如“慢起手倒立”,让万千患者苦苦等待。观念改变并非一朝一夕,突破口在哪儿?无疑,制度建设必须提速。一方面,中国有必要加速建立一套公开透明、科学高效的器官捐赠登记体系和移植程序。另一方面,纳入激励机制,让捐赠人及其亲属既感受到道德认可,又获得可观的经济补偿。这样做的一个明显效果是“良币驱逐劣币”,将让器官买卖的地下交易逐步萎缩。与此同时,制度建设的另一个层面是加大力度,畅通器官捐赠登记的渠道。

      歌手姚贝娜

      姚贝娜是深圳第964例眼角膜捐献者,感谢她,也感谢之前的963位普通人。2014年全国累计实现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约3000例,超过2010年至2013年的总和。虽起步缓慢,但前景并不黯淡。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终极问题。“姚贝娜们”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你呢?

      【素材分析】姚贝娜捐献角膜背后,是中国眼角膜和器官捐献率一直过低的尴尬。很多人把这归结为中国“死后要留全尸”的封建观念。但其实不然。长期以来,因为相关管理规定不到位,医学常识普及力度不强,造成我国公众器官捐赠积极性不高、器官管理体制公信力低、器官贩卖黑市猖獗的现状。应该说,人体器官的捐献、移植及管理的整个体制,仍然需要不断完善,提高公信力。

      意林·作文素材 2014年6期

      本文标题:姚贝娜留下的问号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438340.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