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文学交流写作素材
文章内容页

易中天:不同的活法就有不同的方言

  • 作者: 秦珞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51965
  •   易中天

      【适用话题】传统文化与方言保护 文化的力量 多样性

      同一件事情,用方言说,就可能比普通话有趣。广州有句话叫“砂煲兄弟”。砂煲兄弟也就是酒肉朋友,但比“酒肉朋友”更俏皮,因为有双关的意义。广州人把“混”叫作“捞”,把“泡”叫作“煲”。混日子就叫捞世界,泡电话就叫煲电话粥。吃砂锅,是既要“煲”又要“捞”的,所以“砂煲兄弟”就是一起混世面煲生活的人。至于他们“煲”的是不是“无米粥”(没有结果的事),那只有天晓得。

      这样形象生动的说法,全国各地都有。成都话“贴心豆瓣”,上海话“连裆码子”,武汉话“夹生红苕”,北京话“柴火妞儿”和广州的“砂煲兄弟”都有异曲同工之妙。所谓“柴火妞儿”,就是乡下姑娘;“夹生红苕”,就是又蠢又笨又不懂规矩的人;“连裆码子”,就是同伙;“贴心豆瓣”,就是心腹。但用方言一说,就特别有味。尤其是“贴心豆瓣”,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处和风味。四川人的豆瓣是拿来做酱的。酱谐音将,贴心豆瓣也就是心腹干将。但这干将再贴心,也不过豆瓣酱。豆瓣酱的用场,无非剁碎了做麻婆豆腐或者炒回锅肉。所以,当成都人说某人是某某大人物的“贴心豆瓣”时,讥讽调侃的味道便很麻辣。

      方言为什么比较有趣呢?因为方言是民间话语,不像官话那样有许多讲究。方言原本就是“一方之言”。只要一个地方的人听得懂,就能成立,所以各地方言中都有一些外地人听不懂的词儿。

      多样也带来了丰富。比如“打”,在粤语中就有十几种说法。除了一般的打,还有“舂”(用拳头从上往下打)、“挞”(用手背打)、“捆”(用手掌打)、“凿”(屈着指节从上往下敲脑袋)、“做”(悄悄地打)、“砌”(狠狠地打),等等,正所谓“怎一个‘打字了得”!

      意林·作文素材 2018年10期

      本文标题:易中天:不同的活法就有不同的方言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443932.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