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青
(余杭区广播电视台,浙江杭州 311100)
电视人物访谈类的节目并没有很长的发展历程,它也仅仅是在最近近十来年的时间内开始逐渐占据市场,为人们所知。这类节目往往会借助一些相应的访谈平台来展开对参与受访人员的一系列访谈工作,此类平台有电视或者网络电视媒介。而访谈的内容则是受邀嘉宾个人的人生历程,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和人生态度,以及向广大群众分享他们得以生存下来的人生法则。访谈的目的是让广大群众从受访者的分享中领悟到对自身有益的东西,从而对自身做出一定的改变。自从人物访谈节目被推行出来,它就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很多电视台也用它来吸引观众的眼球,甚至于一些电视台将它视为运行的动力,没有它,就转不起来。
新媒体的出现给电视人物访谈节目带来了很大的危机,如果电视访谈节目依旧因循守旧,不着重节目的创新,无法取得大的突破,那它将来的发展必定岌岌可危。由此可见,我们探究电视人物访谈节目怎样做到在新媒体发展的强势背景下展开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是十分有必要的。下文以电视人物访谈节目目前面临的困窘为切入点,探讨了一些改善困境的新想法,新思路。
1 受新媒体的发展的影响,现今电视人物访谈节目的缺陷
1.1 多模仿,少创新
就我们所见的平常的电视节目的制作都需要经历两个过程,第一,确认节目的模板。第二,对模板进行一定程度的规划和操作。无论是电视台,还是制作商,甚至于广告方都会对节目的收视率造成影响。受众越广,所能得到的利益也就越多。就现今电视节目的发展来看,我们急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模板的模仿,少创新,无法满足观众对节目创新的高要求。1.2 节目价值资源稀缺
众所周知,大家对名人的关注度比较高,很多电视访谈节目都是以对名人的采访为主的,一方面,可以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另一方面,通过名人的影响,此类节目也渐渐开始在广大群众的心里扎根,为节目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生产出一档节目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对于地方电视台来说,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去完成对节目的生产,制作。此外,名人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的,一个名人不可能只受邀参加一档节目,然而,他们在这些节目上讲述的东西也不会有很大的出入,这样很容易就让观众感到无趣,无法取得很大的效果。由此可见,此类问题是访谈节目的最大瓶颈,如果不及时解决这类问题,那么这种类型的节目也将逐渐淡出市场,丧失它在群众心里的位置。1.3 模式化严重
显而易见,生产出一个人物访谈节目要花费很长的时间,甚至于数十年。那么,这么长的时间,节目的制作很难做到花样百出,主持人可能会保持一成不变的访谈的套路,制作人也无法想出新颖的节目制作方法,只是一味的套用原有的制作模式。长此以往,节目也就失去了看点,节目的质量肯定也是会严重下降,渐渐的,观众也就失去了兴趣,节目的收视率也不复从前。2 受新媒体的发展的影响,现今电视人物访谈节目的创新思路
2.1 多加利用新媒体,向新媒体市场进发
自信息化时代来临之后,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在它强势的发展背景下,原有的包括纸媒,广播,电视等在内的一些媒体平台的竞争力大不如前。对于电视节目来说,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既可以是它改革,创新的助力,也可以是它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与突破。如果电视节目能够抓住这个机遇,着重于对自身的改革与创新,那么它的发展前景也是十分可观的,但是如果它过不去这个坎,那它可能真的失去了市场竞争力。借助新媒体力量展开的网络谈话有很强的及时性,对时间,地点,人物没有什么限制。因此,它也受到了大众越来越广的关注。它不同于原有的电视人物访谈节目,不需要主持人没有固定的主题供讨论,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参与此次谈话,谈话的过程很放松,没有很多心理负担。当然,它也存在一些缺陷,我们应该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作者认为,我们应该对计算机,网络和新媒体的优势加以利用。这可以体现在节目制作前期就在网络上透露将要发布的谈话的核心主题,以及一些受邀嘉宾的名单,也可以在各种社交平台上建立用于网友讨论的交流的群,将新旧模式结合,让它们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让节目更加深入人心,扩大受众群体。例如《东方时空》这一谈话模式,连接了祖国各地的嘉宾,将他们汇集在一起,整场谈话的氛围十分浓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深受大众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