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分析

  • 作者: 海外文摘·艺术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3040
  • 庞璇

      (武汉东湖学院,湖北武汉 430212)

    0 引言

    改革开放政策有效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增长,但同时地区之间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也越来越明显。改革开放政策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带来的地区差距也同样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发展,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经济的发展必须要给予缩减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足够的重视。因此,需要对市场进行深化改革,探索有利于保障地区间经济平衡发展的方式,更全面充分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在可持续发展、低碳发展的新转型过程中,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的特征,并以改革开放过程中经济发展地区间差距为基础明确在新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及经济转型的新方向。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分析

    因地理环境差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在地区间的差距问题一直都是存在的,改革开放实施以来,推动了这一差距的增加。而在缓解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这一问题之上,我国政府也早就给予了关注,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期望能够平衡地区间的经济发展状况,例如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开发与支持,但当时社会发展更加重视重工业的发展,没有平衡各项生产要素的结构,因此,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距缩减效果并不明显。80年代我国政府开始实行财政分割,增加了地方政府的经济自主权,在此政策下,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优势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掘,因此东部经济发展更加迅速,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也随之而又一次增大,90年代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地区差距尤为突出。相关数据表明,改革开放开始到2004年,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化问题非常严重,中东部地区的GDP高达全国GDP的一半有余,西部地区的GDP却仅占全国GDP的9.4%。收敛测试是检查经济体人均收入差距是否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的重要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增长速度较快,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可以使用个升级人均GDP的变异系数代替方差来对各地区过渡期进行检测,如果人均GDP是随着时间推移而下降的话,意味着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2 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收敛考察

    2.1 储蓄率

    结合经济学知识,可知稳定劳动产出水平与储蓄率经济体之间的关系是成正比的,而不同的经济体之间所存在的储蓄率差距会对收敛速度产生影响。当储蓄率高时,稳定劳动产出水平也会更高,也就意味着稳定劳动产出水平和初始劳动产出水平之间的差距也会增大,劳动产出速度的增长情况与其他条件的变化并没有直接的关联。在国民经济恒等式中,平衡条件是投资与储蓄等同的前提,一般而言,在经济计量分析中,储蓄率是代替投资比率的存在。

    2.2 劳动力增长率

    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是呈正相关的,一般来说,经济发展的需求越高,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也就越高,因此,劳动力的增长率是随着经济发展的增长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经济发展的需求提升,势必会促进劳动力增长率的提升。但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求并不相同,这说明各地区的劳动增长率也是不同的,且各个地区的劳动增长率是一直处于变化过程中的,它是一种变量。

    2.3 人力资本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与很多因素有关,例如地形、资源等客观因素上的差异,还有资本市场的变化、储蓄率变化及劳动力价格等因素,都会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产生不同的影响,都是影响经济发展速度要水平的因素。除此之外,经济的发展与增长还会受到人力资本的影响,更丰富的人力资本会为地区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经济学认为,人力资本是会对生产率造成影响的,会对经济增长率产生长期的影响,这意味着地区人力资本越大,其经济增长率也就更大。

    2.4 开放程度

    以价格和要素均等化的经济理论为依据,可知在技术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各个地区的生产要素会受商品贸易的影响,在商品贸易的影响下趋于平衡。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地区的人力流动、资本流动、商品贸易活动也都会对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产生影响,对于流动目的地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下,人力、资本、商品贸易的流动能够在一定程度缩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

    2.5 产业结构

    有经济学家表示,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在工业发展初期是呈持续增长趋势的,工业部门的增加推动了当时经济的发展,但因为不同地区的工业发展情况与水平呈现不同的情况,工业发展差异也有一定的差距,也就意味着不同地区之间的生产率也是有一定差距的,各地区的人均GDP的增长也是有所区别的。但就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来看,同时也说明了工业发展对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是有一定成效的。但各个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的优势是不同的,因此,对于各个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的优势判断而言,应该从更多角度、多方面地进行判断,不能局限于工业发展的情况和水平。有些地区虽然工业情况欠佳,工业比重也不高,但这并不意味着该地区在经济发展上就绝对处于劣势中。在经济体制的影响下,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在新时期的转型过程中,应该对中西部地区中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进行优化和改革,要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必须要结合当地在经济发展上的优势,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3 经济转型建议

    在我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存在差距这一问题是长期存在的,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差距依然处于扩大趋势。为了缓解这一经济问题,我国政府应该努力发掘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的优势,优化产业结构。首先,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要保持一定的投资率和增长率,重视市场导向下的投资效率,加强在研发上的关注,促进地区优势的增加;其次,要通过树立长远发展观增加中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加大中西部地区在教育上的投入,既要重视对高等教育,也要重视产学研的结合;最后,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降低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干预,发挥出市场规律的价值,促进中西部地区生产效率的提升。

    4 结语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下,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推动了我国整体实力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改革开放的影响下,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也越来越大,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发展,也影响着现阶段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经济发展在重视整体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同时,给予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缩减足够的重视,通过测试各地区经济发展是否存在收敛,来明确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以此为基础采取具有针对性地改革措施,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本文标题: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60058.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