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商务学校,四川成都 611731)
0 引言
近几年普遍存在企业招人难、学生就业难的情况,说明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中职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却依旧存在很大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中职院校学生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却不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英语水平和普通高中学生对比差距较大,老师教学难,学生积极性不高。显然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需要改变,合作学习是近年来各类院校都推崇的一种学习模式,本文将研究合作学习模式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希望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打破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壁垒,让中职教育重新焕发活力,推动中职教育的优良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过硬的毕业生。1 中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
1.1 中职院校生源不足,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由于我国目前教育形式固定,培养人才模式单一化,人们对专业技能的培训不够重视。因此首先是普通高中先招生,其次才是中职院校,导致生源质量比较差,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不好。而往往这类学生大多英语成绩较差,英语基础较薄弱,对于教师开展中职英语教学难度较大。1.2 英语学习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水平需要提高
英语作为现代课程必备的科目之一,中职院校也不例外,但是中职院校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具体表现在学校的教学设备相对陈旧,教师对英语课程的教学准备不够充分,对中职英语教学理念没有进步,认为中职院校学生只需要学好专业技能,掌握一门技术,在社会上谋生是最重要的。但是,现代社会对各行各业人才需求的门槛提高,需要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显然现行的中职院校培养学生的模式与社会用人需求不相符合。1.3 学习态度差,没有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中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态度差的问题,英语学习更是如此,在英语学习初始,就没有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进入到中职院校,英语难度相较于之前提高,面临着英语学习便会手足无措,不清楚从哪个方面去学习。久而久之,学习的态度变差,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1.4 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对英语兴趣不高
语言的学习本就是枯燥乏味的,尤其是对于基础薄弱的英语来说。中职院校传统教学模式单一,不能满足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降低了中职英语教育的效果。老师灌输式的教学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面对难度较高的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缺乏英语学习的自信,从心里否认自己能够学好英语,从而积极性不够,英语教学课堂变得死气沉沉,学生难以给出回应,教师教学尴尬。2 合作学习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合作学习在作为一种高效地学习方法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出现,教育家孔子将合作学习的模式引用到自己的教学理念中,在知识、论点讲授完毕之后,与弟子相互研讨,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得到进步,并给后人留下“三人心,必有我师焉”的警句。合作学习的模式融入到教育中已经有很长的历史。现代合作学习理论最早出现在美国,并在20世纪70-80年代带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研究出一种具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逐渐在各国引起普遍关注,并将这种教学理念和策略制定为主流教学模式。
国内外学者对合作学习也给出各自的定义,古罗马教学家昆体良说:“更多的学科必须由一个教师同时对学生进行教学”。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育论》中论述了班级授课制,认为学生在从教师这个教学者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可以从别的同学那里获得知识,在可能的范围内,学生应该在一起接受教育,以便相互监督和鼓励学习。20世纪初,杜威提倡在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小组,是他著名的设计教学法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约翰逊兄弟开设了训练教师如何采用合作学习开设课程,并创立合作学习中心,研究合作学习理论模型,检查理论的有效性,将其进一步转化为教学策略。
我国合作学习的研究相对于国外较晚,但是也取得了长足的复发展。王坦教授从杭州大学教育系的合作学习小组教育研究及实验,极大地推动了合作学习在我国的发展。我国教育部提倡学生要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教师课程的设置要关注学生兴趣的发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刘金梅在自己的课堂上采用讲授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模式教授英语,实验显示英语教学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成绩普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