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丽华
(唐山师范学院玉田分校,河北唐山 064100)
1 多元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结合的重要性
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虽是主体,但是老师的引导也很重要,老师要严格秉承教育教学观念,不断灌输学习方法,高校英语教学效果的提高需要老师把多元文化带入到英语教学的每一个步骤当中,布置多元文化语言活动,逐渐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有助于学生了解文化的方式。英语教育体系的构建离不开文化知识的填补。高校英语教育要有合理文化教育目的,开导学生建立文化语言意识,运用文化来熟悉语言。多元文化意识的灌输帮助学生增强对英语用法的了解,可以养成学生合理的语言知识学习习惯,从多方面提高英语教育成果,完成高校英语教学的创造性发展。语言是文化传递和发展的工具,而且文化是语言传播价值的展现。高校英语教育应该把创新性和文化关联起来,有目标的在语言知识讲授中渗透多元化教育观念,且在传统经典英语文化教育基础上,完成高校英语文化教学的开展。高校英语老师必须增强合理文化价值观的灌输和开导,有助于学生在多元文化的视角下,科学解析语言变化的规律和英语的语言性特征,并对英语蕴藏文化内涵实现客观理性的分析,去伪存真,减少学生盲目认同。多元文化的积极引导,可提高学生文化认知以及识别的技能,有助于带领学生科学利用英语知识能力[1]。2 当代高校英语教学的现实情况
通过教育大众化环境分析,国家对于高校教学规范、管理模式以及课程编排等方面进行优化,提升高校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体现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某教学材料提出,教育者在英语课程教学活动完成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培养,把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放在第一位。同时,高校运用现代信息化教育模式对于课程教学模式完成合理建设、调整,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帮助学生自主化发展,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提供平台。目前经过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效果良好,英语课程教学改变取得了深入发展,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相应提高。大学英语慢慢发展成为一门单独的学科,老师的教学理念获得了创新和改变。在重视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养成的同时加强跨文化交流、语言应用、学习方式策略等教学模式,用信息化帮助大学英语教学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但是不能不承认,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影响和制约着教学效果的提高。
高校英语教学大纲应该增强学生能力的养成,许多教师需要意识到养成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现象仍比较突出,外语教学主要还是以重视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的讲解为主,未能重视能力的养成,似乎大学英语教学和中学英语教学的区别在于让学生掌握更复杂、丰富的语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教学生”,忽略了“如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只是被动地接纳知识,或者在老师的安排下完成练习,不是自主探索学习过程和方法。某专家认为,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充分完成挖掘和运用课内外学习资源,“一言堂”的现状还很常见,对于教学重点的安排,只偏重知识点讲授,忽略学生能力的养成,对于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以及创新能力的养成不注重。导致学生缺少对于学习的兴趣和创造。传统教学偏重于机械思维,重复、模仿、记忆,灌输式的思维方式。目前在于教学理论所提倡的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可把学生放在知识建构的主导地位,增强学生学习主体性,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养成。
经过专家对教材的调查发现,目前英语专业教材不能反映出丰富多样的语言活动,老师在课堂的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无味,无法与真实的语言交际活动相比。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很多英语专业教材和中学教材的链接有一定的矛盾,学生对于高校英语专业的教材第一册帮助比较小,第二、第三册对于学习帮助比较大,然而第四册的教材对学生的帮助又开始降低。例如,第一册的教材主要是重复初中、高中的基础英语知识,对于高校学生而言,这明显过于简单,而且再次学习是重复的过程,对学生的帮助不大。第二、三册则会加深学习的难度,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创新的过程。但是到了第四册,教材的难度又降低了,未能帮助进一步学习。专家认为,教材在完成学生对于语言的知识学习要求的同时忽略了学生对于语言知识和基础练习以外的内容要求。比如以“主题”为中心的某专业领域知识,发展学生知识面,维持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成就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