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然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
0 引言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中的情报学教育是推动情报学专业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石。了解国外院校情报学专业课程体系如何建设,可以为我国高校改革情报学研究生培养模式、优化教育体系提供参考。目前,国内对于情报学课程体系的研究相对较少,对于情报学专业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更为稀少。多以国外某一高校为例,以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提出对我国的启示[1-4]。在比较研究方面,当前学者主要集中于比较美国高校与中国高校在情报学硕士培养方面的异同,偶有其他国家,并且比较多在两所学校之间进行。王晰巍、齐林峰比较了中美图书情报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异同[5-6]。付少雄分析了中国和新加坡的情报学专业教育体系[7]。李诗恬比较了北卡罗莱纳大学和上海大学的情报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从而提出国内高校应注重完善就业服务[8]。历鑫比较了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武汉大学的图书情报课程设置情况,提出国内高校可尝试模块化设置专业课程[9]。
通过对相关文献调研,未发现国内对芬兰图情档领域课程设置研究的相关文献。本文运用文献调查法和比较分析法,分别对芬兰图尔库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情报学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中芬情报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特点与差异,分析我国当前情报学研究生培养的不足之处。希望为我国高校情报学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指导我国高校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专业型和创新型人才,推动我国情报学科的不断发展。
1 中芬情报学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比较分析
1.1 课程结构
实地调研发现两所学校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比例安排上有很大差别,芬兰院校所开设课程选修课比例较高,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更加擅长或更感兴趣的课程,选择权更高,也更为自由。而华中师范大学必修课所占比重较大,更为重视学生基础知识与通识知识的培养。1.2 课程设置

表1 中芬课程设置对比分析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于高层次情报学人才的技术能力要求都越来越高,从表1 中可以看出,中芬在情报学人才培养中都十分注重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开设了很多信息组织、信息检索等相关课程。但不同之处在于芬兰开设了很多信息伦理方面的课程,如信息伦理学、软件系统隐私与安全等。中国多把信息伦理当做课程中的一个小节。很少专门开设一门伦理相关的课程。除此之外,芬兰有很多跨学科交叉类课程可供选择。比如法学领域的法律与人工智能,以及游戏领域的数码艺术,这些跨学科交叉课程为情报学研究生提供了更丰富更多元化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