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华
(凯里学院,贵州凯里 556011)
0 引言
目前关于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调查,主要有孙园园[1],赵媛[2],冼文婷、郑盛锦[3]。他们的调查研究给我们以深刻的启发。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有两个班,在2019 年下学期终考试的成绩不尽如人意,这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我们想查找其中的原因,以便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加有利于现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印发了相关调查问卷,在QQ 上在线发给学生,让学生填写相关调查问卷,其中第9 题是这样的:你认为,现代汉语教师怎么教,才最适合你的胃口?因为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所以学生的回答各种各样。现把调查得来的结果以及我们的相应对策及反响加以总结,以期更利于他校教师的现代汉语教学。
1 现代汉语举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们共发放100 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调查问卷80 份。学生反馈的问题主要是现代汉语举例、练习及师生互动方面。现代汉语理论知识相对枯燥,因此举例来说明问题,或者说明某个原理,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如何举例,2019 级1 班和2 班的学生有自己的见解。1.1 多举例子
因为2019 级这届学生汉语基础相对较差一些,所以他们要求老师上课举例的时候要多举例、详讲解,以方便他们理解。如有学生在调查问卷上要求“多讲一些例句以方便理解”,有学生则要求“多举例子说明”,有的学生则提出要“多举一些关于教学内容的例句”。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现代汉语理论知识,适当举例是必要的;但多举例、详讲解会耗费大量时间,同时也会挤占其他教学内容的授课时间。为了让这些基础较弱的学生弄懂相关内容,多举例也是很有必要的,毕竟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我们上课的时候就举了很多例子,比如在讲到“关闭”是联合词时,我们讲“关”就是“闭”,“闭”就是“关”,两者可以相互训释。“福祥”也是如此,“福”就是“祥”,“祥”就是“福”,两者可以相互训释。这种并列或者说明联合关系的词语,两者都是意义相同之字,能相互训释。在古代汉语中,这是一种解释词语的方式,即“互训”,一种训诂方式,汉语训诂学术语。以意义相同之字,相互训释,如“老”、“考”也,“考”、“老”也;“宫”谓之“室”,“室”谓之“宫”等皆为互训。这样学生就能大致明白这种联合或者说是并列关系的词语了,这样讲解过后,学生的反响很好。1.2 结合生活中的语言现象举例
在调查问卷中,有学生认为教师要“结合生活中的语言现象,举出与课本上的理论相适应的例子,这既能吸引我们从而产生兴趣,同时又能让我们更好的理解”。有学生则认为“教师要结合生活实例教学”。由此可推断出,我们上课时结合社会现实的语言现象举例较为少见。后来,我们上课的时候,就加强了社会生活方面的举例。如在讲歧义时,我们采用“大舅去二舅家找三舅说四舅被五舅骗去六舅家偷七舅放在八舅柜子里九舅借十舅发给十一舅工资的1000 元。请问谁是小偷?”这样的例句,学生兴致极高,纷纷就此例句发表自己的看法,透过这样生活化强且趣味性强的例句,学生对歧义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讲歧义的时候,我们还讲了某人的这样一段经历。有个经销红牛的电商打广告——买一送一。有人购买了一箱,等快递小哥送货上门后拆看只有一箱。于是买者电话质问经销商:“你们说的是买一箱送一箱,为什么我只收到一箱?”店家问道:“您买了几箱?”回答:“一箱啊”,“这不就对了吗,买一箱送一箱,难道快递小哥没给您送上门的不是一箱?你不会是想要我们送两箱吧?”
这段话紧贴我们生活实际,学生极为感兴趣。后来,经过大家讨论,“送”在电商那里理解为“送给”,而消费者理解为“赠送”,这样就导致了歧义的产生,导致了矛盾的产生。
1.3 举例要有趣、通俗易懂
在调查问卷中,有学生认为教师“要举有兴趣的教学例句,能让我们形象化的理解理论知识”,有学生则认为“希望老师趣味化课堂,带动学生的热情与激情”。在听取了学生这些建议后,于是我们在讲到辞格教学的时候就注意引用的例句要有趣,要通俗易懂。黄伯荣、廖序东指出,比喻是用本质不同而又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者说明道理的辞格,比喻能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大类[4]。我们利用黔东南地区侗歌《你真美》的例句“你的脖颈像一匹洁白的绸缎,你的双手像刚弹出的棉花一样白嫩。你的衣服染得像锦鸡的羽毛,你的银项链像闪星一样耀眼光亮”来说明比喻的类型与作用[5],当地侗族学生觉得非常好,他们非常感兴趣。当地苗族学生还因此尝试着去从苗族飞歌里面去找类似的句子并积极考察比喻的表达效果。美国劳伦斯教授指出:“教学就是要通过情景在学生头脑中引起认知的兴奋,产生认知的冲突,形成思维的爆炸,进而引起学生的认知,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就如同在平静的水面上投进一块石头,激起圈圈涟漪。”我们在情景中,在趣味中设置例句,让学生在分析中有所得、有所思,逐渐提高了他们的语言分析和语言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