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嗦咪
(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00)
1 他者之眼——从“中日共同舆论调查”看两国相互认知
国家形象是国际社会对一个国家的总体评价,文化软实力,是“当事国的物质存在和精神气质在国内外公众心理上的投影,是国内外公众对当事国的历史、现实及其行为趋向的综合评价”。维护国家利益是两国关系建设与发展的主要立足点与归结点,然而,我们同样不可忽视两国相互认知的变迁对于中日关系互动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这也是我们构建对日国家形象的第一步。接下来,将以2020 年第16 回“中日共同舆论调查”结果为对象进行分析。1.1第16回“中日共同舆论调查”概要
作为“北京-东京”论坛的关键一环,“中日共同舆论调查”自2005 年起由中国外文局与日本言论NPO每年一次在中日两国同步进行,目前已进行到第16次。为保证调查方法的科学性及结果的权威性,该调查每年在调查方法、调查地点及样本数量等方面均保持一致,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反映中日国民意识变化的关键数据资料,为中日关系发展的“现状”与“未来”提供了宝贵的民意参数依据,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在第16 回调查中,日方以全国范围内18 岁以上男女为调查对象,采用留置调查法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样本数1000 条。其中,从性别来看,男性占48.6%、女性占51.4%;从年龄来看,20 岁以下占2.5%、20 ~29 岁占11.8%、30 ~39 岁占14.9%、40 ~49 岁占17.4%、50 ~59 岁占14.6%、60 岁以上占38.8%;从学历来看,中学以下占6.6%、高中毕业占47.5%、短期大学或高等专门学校毕业占21.3%、大学本科毕业占22.3%、大学研究生毕业占0.9%。
与之相对,中方则以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沈阳、武汉、南京、西安、青岛、郑州十座城市18 岁以上男女为调查对象,采用面谈访问法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样本数1571 条。其中,从性别来看,男性占49.6%、女性占50.4%;从年龄来看20 岁以下占2.7%、20 ~29 岁占21.8%、30 ~39 岁占28%、40 ~49 岁占24.3%、50 ~59 岁占12.3%、60 岁以上占10.8%;从学历来看,中学以下占11.3%、高中或职业高中毕业占27.1%、中专毕业占32.5%、大学本科毕业占26.1%、大学双学位毕业占0.5%、大学研究生毕业占2.2%。
1.2中日两国民众相互认知差异
本次“中日共同舆论调查”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日本政局变动及中美关系动荡等诸多现实因素影响,其结果反映出中日两国民众在相互认知方面仍存在较大差异。接下来,将从中选取一些关键项目进行对比分析。1.2.1 中日民众对对方国家的印象
2020 年,中国受访者对日本总体印象持“很好”或“相对较好”的比例为45.2%,与2019 年的45.9%基本持平;对日本印象“不好”或“相对不好”的受访者比例为52.9%,亦接近2019 年的52.7%。整体来看,中国民众延续了2014 年以来的对日印象改善趋势,对日好感度稳步提升,然而近两年来改善趋势放缓。尽管目前中国对日消极印象比率仍然超过积极印象,但二者之间的差距正在快速缩小。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0 年,仅有10%的日本受访者对中国持“很好”或“相对较好”的印象,较2019 年(15%)下降5 个百分点;而对中国印象“不好”或“相对不好”的受访者比例则未能维持2017 年以来的下降趋势,由2019 年的84.7%上升至89.7%,逼近九成,与中国民众认知呈现出巨大反差。
1.2.2 中日民众对当前中日关系的认知
对于当前中日关系,中国受访者选择“很好”或“相对较好”的比例在2015-2019 年期间出现持续攀升后,2020 年呈现大幅下跌,降低12.2%;而选择“不好”或“相对不好”的比例则连续五年下跌,已从2016 年的78.2%大幅跌至22.6%。尽管出现积极评价比例较前一年下跌的情况,且总体上依然持续消极评价占据多数的态势,但从持续下降的消极评价足以看出中国民众对于中日关系的消极情绪逐渐减弱,这为中日关系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石。
与之相对,2011-2020 年十年间,日本受访者中选择“很好”或“相对较好”的比例持续处于低位,始终未突破10%,远远低于各年度所对应中国受访者的比例,且较2019 年的8.5%进一步降至3.2%;而选择“不好”或“相对不好”的比例尽管自2014 年的83.4%大幅降至2018 年的39%,但近两年又呈现反弹态势,2020 年攀升至54.1%。与中国民众相比,日本民众对中日关系发展的积极认知在近十年内比例持续偏低,且未出现明显的改善征兆。同时,日本民众长期呈现较为消极、悲观的情绪与认知,与中方对日消极评价的大幅减少形成鲜明对比。
1.2.3 中日民众对中日合作必要性的认知
2019 年,62.2%的中国受访者认可中日合作的必要性,到2020 年,这一比例已上升至75.2%;而不支持中日合作的中国受访者已由2019 年的12%大幅降低至2020 年的2.7%。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日趋意识到中日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逐渐摆脱因负面消极的历史记忆而始终抱有对日仇恨情绪的局限性,开始更加理性客观地看待历史认识与现实利益的关系,意识到中国在亚洲事务上与日本合作对于东亚地区乃至整个世界发展的必要性。
与之相对,认可中日合作必要性的日本受访者已由2019 年的52.5%下降至2020 年的44.6%;相反,不支持中日合作的日本受访者已由2019 年的4.6%上升至6.9%。同时,有四成以上民众对该问题的认识模棱两可,没有显示出明确的赞许或否定态度。可以看出,与中国民众相比,日本民众对中日合作的认可度相对较低,抱有更强抵触情绪,暂未意识到中日合作所蕴藏的巨大潜力。
通过对第16 回“中日共同舆论调查”关键项目的分析可见,尽管近年来两国国民感情有所回升,但中日两国国民在对对方国家的认知上仍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对称,中国民众对日印象改观显著而日本民众对华印象改观不大。日本民众对华缺乏理性、客观、深度认知,民意与政治热点问题捆绑度较高。那么影响现代日本民众对华认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接下来,我们将进行具体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