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皓莹
大提琴在民族乐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次中音或低音弦乐器,与低音提琴一起承担和声的低音声部。我国建立民族乐队,是以传播音乐文化为目标,传承优秀的民族音乐。民族乐队在表演时发现没有办法有效解决低音声部的问题,所以加入大提琴,利用大提琴的音乐表现力来增强演奏效果。
一、大提琴融入民族乐队中的意义
(一)大提琴承担民族乐队中的低音声部
在民族乐队的演奏中,需要低音声部作为支撑点。中国传统乐器中大部分都是中音乐器和高音乐器,而低音部分是乐队的基础,在基础并不扎实的情况下乐队不能很好地完成演奏。之前已经尝试将民族乐器进行改造来作为低音声部,但是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选择将大提琴融入民族乐队中,使低音声部的效果充分展现出来。
(二)大提琴能够提供旋律化低音
大提琴演奏能够展现出更多的音色效果,因为大提琴的音区跨度是非常特殊的。将大提琴融入民族乐队后,民族乐队就能够扩大旋律的流动范围,演奏效果也会更佳。利用大提琴的音乐表现力,提升民族乐队的整体演奏效果。
(三)大提琴丰富了乐队的演奏方式
大提琴作为西洋乐器,其演奏方式是比较多的,既有线条化的演奏形式,也可以使用拨弦的形式展现出不同的状态。大提琴音色浑厚丰满,擅长演奏抒情的旋律,表达深沉而复杂的感情,其音色沉稳,表演方式较活跃。在民族乐队中根据具体需求,调整演奏方法。
(四)大提琴能够提升乐队的情绪表达质量
大提琴具有非常强的音色和节奏感,其在低音声部中节奏感是最好的,具有较强的优势,在大部分情况下是伴奏声部,是整个乐段的重点和基础。民族乐队想用音乐带动听众情绪时,让听众可以从内心深深感受到音乐所具有的魅力,通常要使用合奏的形式来演奏,会让音响效果更加有特色。大提琴和其他乐器相比,在带动情绪方面更具有优势,因此,使用大提琴来提高情绪的表达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二、在民族乐队中运用大提琴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提琴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它的本土化发展问题。作为一种西洋乐器,受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想要在和我国民族乐队更好地融合的同时也使其自身的演奏特色可以更好地体现是一件很难的事。所以,大提琴在中国的生存和发展以及如何更好地演奏中国民族音乐成为重要问题。大提琴的发展历史悠久,而我国传统管弦乐队也有着长久的发展。为了促进我国民族乐队的创新发展,就需要对大提琴做出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使我国民族乐队在大提琴的加入下能呈现出更好的演奏效果,让中国听众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双重魅力。演奏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大提琴若想要更好地融入中国民族乐队,就要提升演奏技巧,满足我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需求。
三、民族乐队中大提琴的表现力和作用
(一)整体角度
以《望春风》为例进行分析,其旋律大多是以高音为主。“笛”是高音乐器。使用笛子演奏时,音符是处于快速流动的状态中,而这样的演奏形式会让表演效果呈现出“飘”的状态,而对听众来讲,其情绪也会随之起伏变化。而将这种情感放在演奏中,属于没有完成的状态。在演奏中,会使用阮和二胡等乐器来稳定旋律走向,演奏方式主要是以单音为主,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旋律走向,但是也没有办法支撑整个音律结构。大提琴是在整个乐队表演的中间部位,演奏者可以调整音色至中偏高音区,音色可以与阮和二胡等乐器进行融合。大提琴的演奏特征以线条性为主,但是这种演奏形式会和其他乐器产生冲突。所以,在用大提琴演奏时,当弹拨乐出现时,大提琴会选用拨弦的方式演奏,这样可以突出旋律声部。在演奏《望春风》中间位置时,古筝旋律出来,整个乐队也较为安静。优美的旋律,配合大提琴的拨弦,能够凸显出其他乐器的演奏效果,也能够稳定低音声部的呈现状态。
(二)节奏方面
为了达到平衡和稳定,大提琴要和其他弹拨乐器进行无缝衔接和配合。在《望春风》中,大提琴在整个曲目中占据重要地位,大提琴选用的节奏模式和琵琶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有的演奏者认为,在此曲目中以大提琴拨奏的形式为主进行演奏,确保大提琴在每一节拍内都能演奏一种音符,可以更加清晰地呈现曲目的整体风格。但是其他演奏者对这种观念提出疑义。有人认为《望春风》中主音旋律并不是大提琴,大提琴虽然在民族乐队的演出中占据重要位置,能够为乐曲增添色彩,但是长时间拨动大提琴,会让听众产生一种审美疲劳,反而会影响听众的情绪,使大提琴失去了整体渲染的表现力。所以,民族乐队利用大提琴的节奏提高表现力时,要突出大提琴的陪衬作用。
(三)力度
作曲家削弱大提琴的力度,主要是考虑到要对整个曲谱起到稳定性作用,因为高音笙和琵琶的演奏力度都不弱,而且从表演呈现状态分析,大提琴的音色和音量也比较突出。为了突出大提琴的“低调”特征,使它在表演时不至于过分突出,选择以微弱的力度呈现,不仅不会造成曲谱的混乱,还会使大提琴在低音声部发挥核心作用,对大提琴来说是最好的选择。另外,在演奏时,使用较轻的力度演奏大提琴,使表演呈现一种独特的效果,甚至没有其他民族乐器可以与之匹敌。这展现了大提琴在民族乐队中的重要作用,也是它一直存在于民族乐队的重要原因。
(四)和谐性
大提琴是“全能艺人”,不需要一直处于低节奏的状态,在不同的表演舞台可以随意转换演奏角色,在调动观众情绪上大提琴也是绝对力量。一些少数民族舞曲中,大提琴可与音色相似的乐器配合演奏,以拨弦形式,以中音为主,大提琴的调动使表演变得更加和谐,呈现出良好的合奏效果。当然,这需要演奏的乐器与大提琴音色相似,才会顺利融合,达到和谐统一。舞曲类乐曲中,民族鼓乐器是整个节奏的主导者,大提琴则可以与长鼓密切配合,继续以拨弦的形式,让听众能够在密集的节奏感中发现其中的规律,引发共鸣。在这种和谐的状态下,毫无疑问民族乐队整体的音乐表现力便得到了质的飞跃。
四、结语
时代在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演奏者考虑将中西方乐器进行融合,使音乐演奏达到最好的效果。在民族乐队中加入大提琴,可以充分利用大提琴低音声部的优势,让民族乐队的演奏更加完整。在民族乐队中大提琴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部分,其不同的演奏方式可以为乐曲增加很多感情色彩,营造更好的音乐氛围。大提琴的表现力可以呈现在很多方面,例如,整体节奏、力度、和谐等方面,而且都独具特色。我们仍然需要不断探索大提琴和民族乐曲融合的形式和方法,使民族乐队的演奏质量得到根本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