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琳
新时代我国经济和文化得到快速的发展,人们的业余生活也愈加丰富,舞蹈渐渐融入了人们的业余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所以必须在大众文化的发展中理解舞蹈的作用,为大众文化打下基础。在文化艺术的蓬勃发展中,各种艺术形式被艺术团体所喜爱。喜爱书法和绘画的人在茶余饭后便以书法、绘画为乐,一品江山记录山河之美好;喜爱音乐的人便闻音哼曲,沉醉于美好的旋律之中。舞蹈是人生命活力的跃动,闲暇时间人们集中到广场、社区等场所,跟随着音乐律动,以舞蹈动作来诠释艺术的魅力,继而越来越多的人被舞蹈艺术独有的魅力所感染而加入舞蹈队伍之中。
如今,人们生活不像以前单纯吃饱穿暖即可,对精神层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工作和闲暇之余的时间被人们充分地利用起来,有人去健身,有人搞副业补贴家用,但更多的人选择卸下包袱,进行一些艺术活动以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等。在新时代背景下,群众舞蹈便悄无声息地发展起来。
一、新时代背景下群众舞蹈文化概述
在新时代背景下,群众舞蹈的发展在曲折中大步前进,经过系统的整改与规范,本就有大量群众基础的群众舞蹈愈发为人们所接受,群众舞蹈的队伍越来越庞大。艺术源于生活,群众舞蹈是以生活为基础,加以艺术化的一种非语言文字的肢体语言文化,能使群众抒发情感、陶冶情操、强身健体,是满足人们社交需求的一种艺术方式。群众舞蹈反映着当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水平以及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等。因群众舞蹈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及身体健康需求,所以便在悄无声息间得以广泛传播。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日趋加快,且手机上网盛行,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以娱乐,这无疑减少了人与人或者街坊邻居在现实之中的交互联系,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愈加疏远,而群众舞蹈的盛行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所以群众舞蹈非常符合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一)群众舞蹈的概念
群众舞蹈是指以群众为主体、以群众自我娱乐为主要目的的舞蹈活动。目前群众舞蹈主要以乡村民间舞蹈、城市社区舞蹈、校园舞蹈等形式出现。群众舞蹈的主要功能是自娱、健身、交谊等。相较于其他的大众文化,群众舞蹈为人们所特有的精神方面的产物,表达了人们内心的情感和意蕴。在过去,人们分不清主客观的限制,所以在丰收的季节,人们为了表达愉悦的心情,便跳舞来感谢神的眷顾,希望神继续保佑,争取来年继续获得好的收成,这便是最早的群众舞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意识形态和情感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舞蹈的功能也随之得到改变,其祈祷功能逐渐下降,人们更注重其健身、自娱、社交功能。(二)新时代群众舞蹈的特性
1.群众性群众性是群众舞蹈魅力强大的灵魂所在,也是群众文化和群众舞蹈成立的必要条件之一。群众性的第一层含义,即群众舞蹈来自群众,它是以人们群众为主体,人们群众兼具创造者、表演者、承载者的身份,在群众舞蹈中群众是舞蹈编导,是舞蹈演员、舞蹈教育工作者,更是舞蹈文化的传播者。倘若群众舞蹈失去了群众,那便失去了其根基,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群众性的第二层含义表现为舞者的广泛性,下至六七岁幼童上至花甲之年的白鬓老人皆可作为舞者参与其中。群众舞蹈动作较简单,且节奏热情欢快,较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如群众舞蹈《站在草原望北京》,其受欢迎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舞蹈节奏明朗欢快,动作简单易学,易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2.功能性
舞蹈自人类诞生便产生,其因独特的功能而得以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舞蹈逐渐失去了其高高在上的地位,加上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的改变,舞蹈的教育功能相对先前下降很多,反而其健身功能和自娱功能更为人们所看重,群众舞蹈正是因其健身功能、自娱自乐功能才得以发展。在跳舞过程中,舞者能活动到一些在日常生活中不经常活动到的关节以及肌肉,同时大量出汗,既能增强新陈代谢,又能加快体内毒素的排出。在当今社会,人们大多喜欢宅在家里不出门,这便疏远了邻里关系,而学习群众舞蹈能促进人们的交流,从而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3.多样性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积淀,艺术普遍存在各种流派和美学特征。作为舞蹈分支的群众舞蹈也是如此。群众舞蹈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其舞者的多样性,群众舞蹈以群众为主体,人们不论年龄、社会地位、性别,都可参与进来,其限制较低;第二方面是舞蹈场地的多样性,人们既可以在村落空旷的场地,又可以在城市的广场等地跳舞,群众舞蹈区别于专业的舞台表演,对场地限制较小;第三方面是群众舞蹈涉及的舞蹈风格丰富多样,如广场舞涉及民间舞及中国古典舞的元素,因其没有风格限制,所以在舞蹈动作方面更加自由且多样;第四方面是群众舞蹈种类的多样性,即群众舞蹈包括迪斯科、街舞、霹雳舞、广场舞等。
4.地域性
由于不同地域的生活习惯、地理环境、地方文化不同,于是舞蹈风格不尽相同。例如,以农耕为主的地方,人们的舞蹈便以上肢动作为主,动作含蓄;而以狩猎为主的地方,人们一般以下肢动作为主,风格外放,下肢灵动。这些地域因素导致了舞蹈的地域风格差异,继而影响着该地域的群众舞蹈风格。
5.业余性
因为群众舞蹈以娱乐、健身为主要目的,与专业舞蹈相比,群众舞蹈的动作一般较为简单易学,同时不需要舞者有基本功,如专业舞者需要的基本功有软开度、技术技巧、肌肉的控制能力、舞蹈感觉、刻画形象的能力等,所以相对于专业舞蹈,群众舞蹈具有一定的业余性。
(三)新时代群众舞蹈的社会作用
群众舞蹈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们从开始的吃饱穿暖到后来追求精神层面的需求,并在精神和文化层面不断提出更高要求,在日常健康管理、健康维护、艺术审美上始终不断发展。在新时代群众舞蹈更加追求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将服务于陶冶人们的情操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其不仅追求简单的身体健康和娱乐,而且追求更深层次的精神层面的情感交流。1.群众舞蹈的健身和娱乐作用
群众舞蹈的一大特点便是音乐节奏明朗且欢快,在特定的音乐节奏中,人们跟随着音乐的节拍进行肢体运动,从而活动到一些在日常生活中不经常活动到的关节以及肌肉,这便是舞蹈巧妙的健身作用。舞蹈是生命活力的跃动,舞蹈作为一种健身活动,同时能起到娱乐的作用。
为了构建和谐的社会,群众舞蹈必须从构建和谐的共同体入手。当我们参加科学、健康、井然有序的群众舞蹈活动时,能促进群众建立伙伴关系。科学、健康、井然有序的群众舞蹈活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和形式。
2.群众舞蹈的审美和情感交流作用
舞蹈可供人们欣赏,能使人们的身心得到愉悦,作为舞蹈分支之一的群众舞蹈也是如此。群众舞蹈作为一种以人体动作姿态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种类,虽然区别于专业舞蹈,但是其对于形式的美感仍然有一定的要求,也可以说,舞蹈也正是因为其美感,才能供人欣赏,才能使人身心愉悦。作为群众舞蹈类型之一的街舞就是因为其独特的动律、造型、技巧及文化,符合当代大多数年轻人的审美,继而日益向好发展。
舞蹈艺术的内在本质属性是其抒情性,其是以人的身体为表现手段来传播交流情感的。在跳舞的过程中,欣赏者审视舞蹈内容并与舞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以期来理解舞蹈内涵,也可以说欣赏者要领悟到舞者想要传达的情感点,从而进行情感上的输出与接收交流。
3.传播传统民族文化
舞蹈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肢体诠释,不同地域的舞蹈风格因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生存环境不同而不尽相同,所以舞蹈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之一。群众舞蹈的广泛传播在一定意义上传播了本民族或本地域的文化,此时,群众舞蹈作为地域文化载体便实现了其更大的社会价值。群众作为群众舞蹈文化传播的主体,对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深爱群众舞蹈,在一次跟随广场舞团队起舞的过程中,发现广场舞动作为多个民间舞蹈的结合,有藏族弦子、踢踏,维吾尔族的赛乃姆、横移颈及蒙古族柔臂等标志性动作,这无疑将民族文化深深地刻入了广场舞舞者身心,对于传播民族文化有极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