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诗词歌赋诗歌欣赏
文章内容页

评诗友“天街雨”诗作《靖水微谰》

  • 作者: 季风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09-02-06
  • 热度351574
  •   诗歌的逻辑性,自始至终,涵盖于诗歌给人的时间和空间里。第三节所描绘的诗歌意境,似乎与第一、二节无逻辑联系。
      
      第一节,作者站在高原之巅,矗大河(黄河)之畔,翘首东南,放眼高原如“我裸露的肌肤,稀树斑驳。而大河静静”。
      
      第二节,作者的思念随黄河的蜿蜒而游走。“我怕敢去那叫壶口的地方,纵身一跃,浑浊的河水,溅了一身。”
      
      第三节,“悄然挪离”,“翻山越岭”,去“那魂牵梦绕的地方”。这地方我作为读者理解为就是“壶口”,不再怕“纵身一跃,浑浊的河水,溅了一身。”然而逻辑问题出现了----“那秋水般的眸子,澄澈见底,那温润的如同碧玉的纤手,令我着迷。”此时,浑浊的黄河水里明显不能使“那秋水般的眸子,澄澈见底”,也不是“那秋水般的眸子,澄澈见底”。更不会看见“令我着迷”的“那温润的如同碧玉的纤手”,也不是“令我着迷”的“那温润的如同碧玉的纤手”。
      
      此诗歌的标题为《靖水微谰》,而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明显没有一点“微谰”。只是在第三节的见到了静如流水的“那秋水般的眸子”,和“那温润的如同碧玉的纤手,令我着迷”。
      
      如果在第二节与第三节之间有过度诗章,自然过度到“那秋水般的眸子”和“那温润的如同碧玉的纤手,令我着迷。”起到诗歌篇章“转”的作用,此诗歌的第三节就成为了第四节,“合”则韵染而生。
      
      诗歌的“起承转合”在意境的时间和空间逻辑中缺一不可,始终涵盖在“意”与“景”中。
      
      《靖水微谰》,意境空间广阔,倍显高原的宏大气魄。黄河蜿蜒在曲折之中,环绕高原……
      
      此诗歌被编辑推荐,当然有被推荐的理由,这只是我作为读者的见解。望作者与编辑朋友见谅。
      
      附:靖水微谰
      作者:天街雨

      
      我站在高原之颠  
      大河东畔  
      向着东南方向  
      翘首  
      高原如同我裸露的肌肤  
      稀树斑驳  
      大河静静的静静的
      
      我的思念随黄河游走  
      蜿蜒曲折  
      我怕敢去那叫壶口的地方  
      纵身一跃  
      浑浊的河水  
      溅了一身
      
      悄然挪离  
      翻山越岭  
      那魂牵梦绕的地方  
      那秋水般的眸子  
      澄澈见底  
      那温润的如同碧玉的纤手  
      令我着迷

      本文标题:评诗友“天街雨”诗作《靖水微谰》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72083.html

      • 评论
      246938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