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人生
文章内容页

互联网催生“微鲸一代”

  • 作者: 意林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1485
  • 宋彦

      “微鲸一代”具有以下特征:体量小、能量大;遵循个体主义;不屑于和他人为伍,但同时又是孤独的。这个星球或许真有一本《孤独指南》给他(她),但一定是在互联网上。

      “微鲸一代”曾经有“形单影只”的童年,他们从小就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是独生子女政策的直接受益人和受害者。

      家庭财富和关注力的全面集中,让他们中的大多数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尽管他们也坐过爸爸的28凤凰自行车,住过父母的职工宿舍,玩具的种类也曾少得可怜,但这些和70后共享的记忆在20世纪90年代后基本结束。

      随之而来的是孤独的童年和少年时光。

      身为50后、60后的父母尚不懂儿童心理学,他们把孩子反锁在屋子里。

      家门外的世界不安全,独苗一棵,不容有失。

      “微鲸一代”习惯了孤独:80后是被迫宅的一代,他们学会了和自己说话,学会了给电视机降温,也学会了偷用父母的电脑,用简单的DOS系统,画出左右对称的单线条图形。

      他们从交笔友变成交网友,他们渴望交流,也拒绝交流。

      是互联网将他们培养成“微鲸”。

      他们中的一部分是中国互联网的第一代原住民,透过眼前的屏幕了解世界。

      BBS、聊天室和MSN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族群。

      “网瘾少年”四个字曾经常见诸报端,几乎每个中学教师都有把学生从网吧揪出来的经历。

      那时,很少有人意识到,从80后这一代起,互联网将成为和白米饭一样的生活必需品,一大批80后、90后将因互联网而一夜成名。

      他们在BBS上圈地,建立自己的权威,第一批“网红”从“西祠胡同”发迹,“榕树下”培养出的作家不比新概念作文大赛少。

      他们也是中国第一代“二次元人类”,在与三次元平行的世界里一砖一瓦地构建了属于自己的天地。

      30岁上下的“微鲸一代”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连门槛最高的政坛也为他们敞开大门。

      微小的他们开始掌握话语权和制定规则的权力。

      他们找到了成本低廉的表达方式和自我实现方式。他们在微博上扯淡、编段子,也在微博上参与公共讨论,草根大V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他们先追求自我实现,如果自我实现的同时能有点社会意义就再好不过。

      小而美是他们信奉的哲学,他们开沙拉店,顺带影响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他们卖化妆品,推崇成本低廉的美丽。

      他们开手作店,在快销的时代找回慢的美德。

      即便是公务员和普通的工作岗位,他们也开始克制官话和等级观念。

      他们不像90后一样直接对抗权威,他们只是不再那么容易被洗脑,独善其身的同时,做点情理之内、力所能及的改变。

      他们不容易被情怀和理想主义煽动,他们不愿加班,除非给他们足够的钱。

      他们的家庭观念也远不像专家学者预测的那样不靠谱。

      和70后相比,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有早婚的倾向——离不离另当别论。

      成为中坚力量的“微鲸一代”正在经历另一轮过渡期——从物质主义价值观向后物质主义价值观转变。

      前者以经济增长为最高目標,后者对环境、公共事务、实际福利和个人感受更为关注。

      在吸引眼球的90后面前,对于80后的争议正在平息。

      关注少了,误解就少了。当下,定义“微鲸一代”的价值还为时尚早,他们的影响正由显性向隐性过渡。

      或许,十年后,他们又将被重新定义。endprint

      本文标题:互联网催生“微鲸一代”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731107.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