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图书馆,河南 开封 475001)
当前,随着部分高校已进入双一流建设和转型发展的阶段,图书馆作为知识、学习和文化的中心,在配合学校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适应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各高校图书馆也在不断地扩大馆舍规模、加强资源建设,并努力提升服务质量、积极开拓服务新领域。新的服务模式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为师生提供更优质、高效、人性化的服务,无疑也增加了馆员的工作压力和劳动强度。近几年由于高校图书馆编制紧张,使得人力资源短缺与信息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勤工助学学生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各高校图书馆缓解人力不足的首选,并且人数规模在不断增加。以北京工商大学图书馆为例,自图书馆助学实践中心成立以来,勤工助学生人数由60人增加到200余人,承包两个馆区共10个书库,管理图书100万册。由于人数的增多,图书馆勤工助学生逐渐形成以团队工作的模式——勤工助学分队、项目团队等新生力量在工作中发挥着团队协作的优势,“勤工助学团”这种工作模式也为高校勤工助学管理工作开辟了新的视角。
1 勤工助学团队内涵
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团队就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特定目标而按照一定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组织。这个组织应该由团队成员和管理者组成,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勤工助学团队是由参与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工作团队为管理理念,以勤工助学学生为主体,以保证工作质量的稳定性,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和读者满意度为共同目标的团队。2 按团队五要素组建勤工助学团队
任何团队的构成都有五个基本要素,简称“5P”,即目标(Purpose)、定位(Place)、职权(Power)、计划(Plan)和人员(People)。这五个要素的紧密结合构成了一个团队的整体框架:1)目标。创建一个团队首先应有明确的目标,勤工助学团队应该在图书馆的组织下,以保证工作质量的稳定性,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和读者满意度为共同目标完成团队的工作。2)定位。团队由勤工助学的学生组成,是一个既能帮助学生改善经济困难,又能指导学生全面发展的组织。3)职权。指团队必须完成的工作职责和相应享有的管理权限。4)计划。团队计划应该在图书馆的组织和管理下有计划地进行,为保障团队目标的实现,团队需制订一些规范,来规范和约束团队成员的行为。5)人员。勤工助学团队成员主要以本科生为主力军,还兼有硕士生和博士生。他们大都是来自于不同院系的经济困难的学生,其工作表现关系到团队目标最终能否获取成功。根据以上分析来看,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团队具备团队的五要素,目前以工作型的勤工助学团队居多,主要活跃并服务于图书馆各部室的日常工作,还有一些为满足服务和科研的需要而成立的助管、助教和助研团队,以及为解决问题的项目团队、学生顾问团等,均以团队的形式开展工作。
3 勤工助学团队的特点
勤工助学团队的成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其受教育水平特别高,拥有专业化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他们大多数来自困难家庭,由于经济地位的脆弱性和自我意识发展的特殊性使得他们在思想和行为上具有一定的特点。3.1 勤工助学团队的优势
3.1.1 积极乐观,有较强的上进心和责任心。勤工助学团队的成员大多是贫困生,他们虽然家庭经济并不富裕,但他们有着坚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因而他们能积极乐观地正视困难。图书馆的工作虽然单调繁琐,但是可以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锻炼他们的生存技能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并且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不仅对他们学习有帮助,还可以使他们终身受益,所以他们在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上进心和责任心,能较好地完成图书馆老师交给的工作。3.1.2 思维活跃,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现代大学生具有较高层次的知识,是一个知识、智力和活力都相对密集的群体,由于学历高,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所以接受新事物能力特别强。他们在图书馆的工作中表现出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1.3 敢于追求平等,挑战权威。现代大学生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和主张。他们不满足于简单的你说我做,敢于打破常规,向权威挑战,敢于对他人的意见提出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独创性的见解。工作中敢于向管理者和合作者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与想法,这对于团队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3.2 勤工助学团队的劣势
3.2.1 心理问题:易产生自卑心理过度焦虑。自卑是贫困大学生最为突出的心理问题,调查显示60%的贫困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感到羞愧;22.5%的贫困生感到自卑。由于自卑,缺乏信心,他们在人际关系中往往采取冷漠回避的态度,所以常常会给人难以接近、不合群的感觉。有的学生则不能把握学业与工作之间的平衡,在学业和工作之间疲于奔命;还有的学生由于过于计较个人得失,在工作的分配上挑挑拣拣,互相攀比,不讲团结,把工作环境搞得沉闷紧张。这些都会引发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妨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3.2.2 流动性大,稳定性差,不利于管理。由于勤工助学学生都是在校大学生,他们来自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上课时间和作息时间不同,所以工作时间统筹安排难度较大。其次,工作时间经常因为课时的变动而变化,临时请假会造成无人顶班,尤其是开学初和学期末考试时的工作量特别大,正是用人之时,却有好多学生不能按时来工作,造成岗位空缺现象严重,影响了图书馆日常管理。另外,有的学生上岗后对图书馆工作了解不够,以为图书馆工作轻松,上岗后才知道工作辛苦,往往中途退出,使得勤工助学学生更替频繁。这种流动大,更换人员快的情况造成了图书馆管理培训上的困难,不利于图书馆管理。
3.2.3 不安于现状,易产生工作倦怠现象。团队学生虽然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但是勤工助学岗位大多安排在图书馆流通部门,工作繁琐单调,技术含量低,满足不了他们自我才能实现的心理需要。他们对待工作喜欢求新求变,工作时间一长会产生倦怠情绪,从而表现出不安于现状,态度不端正,工作消极被动,不遵守工作纪律,出现迟到早退等现象,致使工作质量无法得到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