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莘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广西 南宁 530022)
混合智能技术赋予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更丰富的内涵,使图书馆突破了单一的知识服务模式,在为用户提供交流、交互、场景化知识服务的同时,精准定位用户的个性化阅读需求,并借助智能感知工具、数据分析工具对用户的潜在阅读需求进行分析,时刻掌握用户的阅读行为变化和偏好习惯,为用户提供多样的阅读资源。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者Robert认为,混合智能技术是融合生物智能、机器智能及情景感知、虚拟交互、数字仿真等多类智能技术在内,适应多种服务需求和应用场景的综合性技术机制,能为图书馆、信息服务机构、科研机构的智慧服务提供支持[1]。长期以来,图书馆阅读服务机构,在全民阅读推广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用户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应用混合智能技术构建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能满足用户多元空间深度阅读、多元场景沉浸体验、多类知识资源精准匹配的需求,更有助于提升图书馆智慧阅读服务效能。
1 混合智能技术与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概述
1.1 混合智能技术的优势和应用特点
混合智能技术是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因为单一智能技术只能适应单一的应用场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混合智能技术是将智能理论和智能研究方法拓展到生物智能和机器智能领域,融合多类智能技术,创造具有更高智能兼具生物(人类)智能体视觉能力、感知能力、记忆能力、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机器智能体数据搜集、整合、分析、计算能力的智能技术[2]。较传统的人工智能研究而言,混合智能技术具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适应多种服务场景,可以弥补单一人工智能技术的缺陷,赋予系统更强的智慧特征。混合智能技术依赖于具有不同功能的单一智能技术的支持,既需要常规软件系统的支持,也需要算法工具的拓展。美国学者Roshdy认为,任何单一的智能技术都不能完全解决复杂问题,只能对复杂问题中某一领域或某一阶段是有效的,所以将包括专家系统、神经网络、模糊逻辑、遗传算法工具及其他智能技术融合到一起建立混合智能系统,才能解决各类应用场景中的复杂问题[3]。目前,混合智能技术在航天探索、仿生模拟、地理勘测、情报获取、人机交互领域有了广泛应用。它是一个双向闭环系统,包括生物智能体和机器智能体两部分,生物智能体可以准确接收、感知、分析机器智能体传输过来的信息,机器智能体也能及时捕捉生物智能体的信号,二者可以无缝衔接,高效交互。可以说,混合智能技术是具有生物智能特点和机器智能特点的高智能融合体,兼容了人工智能和生物智能的特点,能赋予系统更强的感知力、洞察力、认知力和分析力[4]。
1.2 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的特征分析
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是基于混合智能技术,融合生物智能和机器智能,实现精准感知、数据探察、智慧分析、逻辑运算和智慧服务,具有全面交互特点的阅读学习空间。用户在实体空间产生的阅读行为数据会同步映射到虚拟空间,混合智能系统会根据用户画像、数字镜像同步分析用户的阅读偏好和兴趣习惯,通过感知用户环境、情境、行为的变化,及时捕捉用户的阅读动态,以自适应的方式引导用户全身心沉浸于全景式阅读环境中,通过个性化推荐、数据关联、知识聚类实现阅读资源在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多元交互和实时共享[5]。同时,智慧阅读空间促进图书馆智慧阅读服务在方式、内容、场景和体验方面实现全方位升级与变革,具有交互性、场景性的特点。(1)交互性。智慧阅读空间使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紧密联系在一起,使空间中的各个要素形成严密的交互映射关系,物理空间中每个实体要素都有与之对应的网络虚拟镜像,人机交互、环境交互、信息交互在实体空间产生的同时也映射到虚拟空间,图书馆借助混合智能系统感知各类交互行为,依托混合智能系统强大的感知力和洞察力实现对不同对象交互行为分析与预测,通过智能终端促进用户与阅读空间形成深度的交互关系,便于用户高效便捷地获取阅读资源。
(2)场景性。基于混合智能技术的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具有知识专家系统和遗传算法工具,根据用户认知思维、逻辑思维发展需求塑造以读者为中心,实现资源共享、数据联通、知识内化的阅读服务场景,并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阅读偏好自动匹配知识立体化呈现的学习场景,为用户认知能力提升和思维逻辑拓展提供支持。
2 基于混合智能技术的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构建原则
基于混合智能技术的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构建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以混合智能技术应用为导向、以阅读资源共享为基础、以智能化精准推荐服务为中心。2.1 以混合智能技术应用为导向
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智慧推荐、智慧交互功能的实现要有生物智能体、机器智能体的双向支持。在多样化的阅读空间中,图书馆借助生物智能体和机器智能体可以使用户实现阅读资源深度认知与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时,智慧阅读空间在多种智能技术的加持下更注重精准感知与分析用户的个性化阅读需求,更注重用户专业领域阅读资源的获取和认知分析能力的培育,将阅读资源、知识数据融入实体空间和线上虚拟空间多样化的服务场景,帮助用户构建完善的阅读认知链。2.2 以阅读资源共享为基础
基于混合智能技术的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构建目标是应用生物智能和机器智能建立满足用户个性化、感知化、交互化阅读需求的智慧服务模式,帮助用户健全阅读认知结构。在知识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的互联网空间,大量非标准化的知识信息给用户从网络平台科学精准获取阅读资源带来了阻碍。一方面,知识信息规模庞大、种类繁多,用户很难快速过滤、精准筛选;另一方面,互联网虚拟空间中大量知识信息没有均匀分布,阅读资源的形式和结构存在着极大的差异,用户很难精准鉴别[6]。基于混合智能技术的智慧阅读空间可以依托生物智能和机器智能的强大运算分析能力,对网络空间中不同结构、不同形式、不同种类的知识资源筛选、甄别、过滤,并依托数字网络系统实现不同种类阅读资源在不同智能终端和移动终端流转共享,使用户可以在实体空间和数字图书馆便捷高效地获取阅读资源。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图书馆针对校内师生的阅读资源使用需求搭建了“ReadWord移动阅读App”,应用数据过滤技术和智能网络系统对各类阅读资源深度过滤,搭建“ReadWord”阅读资源数据库实现阅读资源的独立存储,便于校内师生随时通过智能手机共享获取。2.3 以智能化精准推荐服务为中心
用户阅读需求的精准探察与动态行为数据的精准获取是基于混合智能技术的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开展智慧阅读服务的基础[7]。智慧阅读空间借助生物智能体和机器智能体可以有效洞察用户的阅读行为,通过搜集用户情境数据和动态数据,分析用户的潜在阅读需求,通过建立用户画像匹配多元场景,提供阅读资源,开展智慧阅读指导服务。例如,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图书馆借助“类脑仿生智能系统”搜集、分析、计算各个专业师生的行为数据、阅读数据、情境数据,精准预测师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依靠智能感应系统匹配阅读资源,建立智慧阅读场景,使师生能够高效、精准、科学阅读。3 基于混合智能技术的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构建
用户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和使用主体,基于混合智能技术构建的智慧阅读空间以满足用户个性化、智慧化、多元化的阅读服务需求为宗旨,在使用混合智能技术对图书馆实体空间、虚拟空间智慧化构建的基础上,推动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与用户阅读服务需求同步耦合。3.1 基于混合智能技术的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结构框架

图1 基于混合智能技术的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结构框架
图书馆是重要的知识资源获取中心,阅读是用户获取知识提升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图书馆智慧阅读网络空间建设必定是围绕“阅读服务”和“用户体验”展开的。因此,在使用混合智能技术对实体空间和网络虚拟空间智慧化构建过程中要合理布局空间资源,通过推进实体空间与网络虚拟空间“虚实融合”,使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具有开放共享、精准感知、快速反应的特征,借助数字网络系统强大的融联互通功能,实现对用户阅读需求的准确洞悉,融合生物智能和机器智能使多元空间和各类要素实现智能化管理和自我纠正调节,使混合智能平台、空间区域、智能设备、网络平台、虚拟社区、阅读资源智能化融合,形成高度的智慧组织体系,最终实现多向互动的阅读服务和智慧交流(见图1)。值得注意的是,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各类场景要随着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迭代、转化、融合通过融合场景或场景叠加的形式从各层次空间精准匹配用户,各层次空间要发挥知识载体和信息传播的作用,通过与各类网络智能终端的匹配联结向用户精准推荐,使用户不断深化认知与完善知识结构[8]。
3.2 实体空间构建
实体空间是网络虚拟空间的重要依托,是用户深度阅读和高效学习的物理载体。应用混合智能技术实现实体空间的重塑要根据用户的阅读需求、阅读目标实现各类要素和空间资源的合理搭配与科学组合。在混合智能技术的支持下,实体空间要具备高度的智慧化特征,通过部署智能传感器、移动终端、智能调节装置实现室内温度、湿度、光线、空气流速、照明的自适应调节;实体空间中书桌、书架、座椅要有自动调节功能,根据用户状态自动调节和拼接;馆内的混合智能机器人要为用户提供智慧答疑、科技查新、学术咨询、自助交互、自动借阅、传送物品、提醒预约等服务;阅读阅览室、学习空间、培训空间等不同功能的空间要根据用户即时性的需求自动拆分和整合,实现空间功能的快速转变,便于用户及时学习和交流[9]。3.3 虚拟空间构建
虚拟空间是用户阅读交流与学习反馈的虚拟场所,由混合智能系统、线上虚拟服务平台、虚拟社区、数字网络环境、数字阅读资源等构成,是图书馆实体空间的延伸和拓展。应用混合智能技术构建虚拟空间时,要从阅读资源与用户数据获取、阅读资源与用户数据融合、空间服务方面为用户提供全方位支持;要应用混合智能技术中的情境感知与人机交互技术多方位采集用户信息与阅读资源,通过混合智能系统自动匹配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技术对用户数据与阅读资源进行挖掘、整合、分析,最后通过网络终端和泛在化服务技术为用户提供高效的智慧阅读服务(见图2)。同时,虚拟空间要注重为用户提供场景化和情境化的服务与支持[10]。一方面,图书馆员要使用混合智能服务系统在网络空间中与用户实时交互,根据用户阅读需求匹配高质量的阅读资源,及时共享知识信息,为用户的学术科研和阅读学习进行智慧解答;另一方面,虚拟空间在满足用户知识检索、信息查询、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基础上,要侧重阅读资源与虚拟空间的融合,对显性知识进行系统化加工与深度整合,并将这些资源融入多样化的阅读服务场景中,保障馆员与用户、用户与用户、用户与资源、用户与虚拟空间之间的深度高效交互。
图2 图书馆智慧阅读空间中的虚拟空间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