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辉,吴建华,何 方
(1.新疆油田公司数据中心;2.新疆克拉玛依市信息化办公室;3.新疆克拉玛依红有软件有限公司,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新疆克拉玛依市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信息化办公室的统一指挥下,对“数字克拉玛依”城市建设开展顶层设计,积极研究和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果。
一、建设背景
新疆克拉玛依市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面积9500平方公里,总人口 41万余人。辖区内有新疆油田公司等多家中央石油石化企业。石油工业是克拉玛依市的主体产业,也是新疆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2008年,新疆数字化油田宣布建成并进一步迈向智能化油田时代,信息化为新疆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2008年以前,克拉玛依市信息化的整体发展水平与全国其他发达城市相比,差距很大。2008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整体规划和建设“克拉玛依数字城市”的总体构思,同时提出了“数字克拉玛依”建设必须坚持“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技术路线,统一技术支持”的“五统一”原则,“数字克拉玛依”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二、总体框架
“数字克拉玛依”建设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优化信息化环境,二是开发利用信息化资源,三是建立信息化服务。基于这三项需求,构建了“数字克拉玛依”的总体框架 (图1)。其中,由第①层网络通讯层、第②层硬件支撑层构成硬件基础环境。第⑦、⑧、⑨、⑩的标准体系、安全体系、运维体系、保障体系构成信息化软环境。第③层信息资源层实现对信息资源的建设、开发和利用。第④、⑤、⑥层是应用支撑层、应用服务层以及应用终端层,这三层实现对应用服务的需求。1.网络通讯层。“数字克拉玛依”城域承载网的形成主要基于原来政府专网、电子政务内网、电子政务外网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和整合。专网实现行业内部纵向业务连接;内网为政府部门间横向业务协同提供支撑;外网连接驻市企业,面向社会,支持政务公开、社会服务。内网与外网物理隔离,外网与互联网逻辑隔离。互联网用户访问城域承载网特定资源需要通过地址验证或以 vpn方式访问。城域承载网为“数字克拉玛依”提供一个技术先进、高安全可靠性、高带宽、可管理、能扩展的多业务承载网络平台,实现不同部门机关之间安全高速的数据共享,并为今后新的业务发展,迅速推出相应的新业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2.硬件支撑层。为解决目前电子政务软硬件资源重复投资、系统资源利用率低、易出现单点故障、数据管理混乱、备份能力和可扩展性差等问题,依托“数字克拉玛依”城域网,整合原有软硬件资源,建立统一的“数字克拉玛依”多层架构硬件运行平台,实行数据统一建模,集中管理,应用服务集中运维的管理模式,做到节约资源、强化共享、统一监管。

图1 “数字克拉玛依”总体框架参考模型
3.信息资源层。从信息资源应用的角度,克拉玛依将信息资源划分为业务应用层、综合应用层、决策支持层三个层次。其中业务应用层由各委办局业务处理产生的数据构成,是基础的数据。综合应用层是通过抽取、转换、处理、加工业务应用层的数据,为市民、政府、企业提供应用支撑。如已形成的系统元数据、资源目录交换数据、基础地理、人口、法人、宏观经济等综合性的应用数据;决策支持层基于数据中心建立数据仓库,建立面向主题的决策分析。
4.应用支撑层。为了实现信息共享和应用共享,必须通过应用支撑层,亦即“平台”这个中间媒介,把政府各部门的公共数据和应用整合起来,集成为有机整体,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认证、统一界面。信息平台的功能是将数据、组件和应用封装成服务,通过集成应用环境实现多业务的统一入口,实现集成应用。系统开发人员可以按照标准的定制步骤和流程可视化地进行系统的定义和管理,熟悉业务需求的用户始终能够参与系统开发的全过程,随需应变,直到软件人员正确完成任务。
5.应用服务层。“数字克拉玛依”应用服务层分为三个层次,底层为基础应用层,第二层为综合管理服务层,第三层为决策分析层。其中基础应用层的系统基本运行在部门内部,每一个系统支持一项或几项功能,主要表现为满足各单位内部以及局部应用的业务管理系统,例如各单位的内部管理m is系统以及基础信息的采集系统。综合管理服务层主要针对综合管理职能,目的不是提高单项业务活动的效率,而是提高整体管理和服务的有效性,保证政府职能的完成;综合管理服务层系统涉及的部门更多,范围更广,是城市信息化建设深入开展的重要内容。决策分析层系统利用已有的数据和信息,回顾和评估已经发生的事件和情况,并从中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决策系统中的数据要求并不十分精确,更偏重于信息的宏观性和统计性,更关注宏观的、整体的情况而不是个别事件。
6.应用终端层。应用终端层采用门户网站、手机、触摸屏、户外大屏、信息亭等多种方式展示,“数字克拉玛依”门户网站将以一种全新的人性化W EB界面模式表现,为城市百姓的生活、工作、旅游、出行参考、网上办事、网上创业等活动提供便捷;为城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商家企业提供互动通道,实现政务管理、地图查询、黄页查询、电子商务、招商引资等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活跃和畅通。
7.标准体系。数字城市标准体系结构框架由城市领域 (对象)、信息化内容 (内容)和标准层次(级别)构成的三维框架结构组成 (图2),结合信息化的特点进行派生和完善。
三个属性是相对独立的。它们之间相互结合而构成的立体区域就是城市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内容范围,(X,Y,Z)坐标决定一个点,这个点在标准体系中一般是一个子体系,至于这个子体系有多大,这是由城市信息化的复杂度和框架的分解深度(X,Y,Z的精确度)共同决定的。总的来说,各个维划分的越精细,其确定的范围也越小,得到的子体系的有序度也越高。目前“数字克拉玛依”标准规范体系三维结构层次属性维分为基础、通用和专用三项标准;信息化内容维分为总体标准、信息资源标准、信息技术标准、应用标准、网络标准、安全标准以及管理与服务标准;城市领域维包括资源环境、科技教育、电子政务、电子社区以及其他标准。

图2 “数字克拉玛依”的标准体系
8.安全体系。克拉玛依市城市数据资源及应用系统所面临的主要威胁和风险来自上述几个层次,即硬件支撑层、网络通讯层、应用服务层、应用支撑层、应用终端层。在硬件支撑层安全中,特别考虑数据中心中大量共享数据的存储介质安全。网络通讯层安全主要考虑不同网络信任域之间互联。应用服务层安全主要考虑由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自身的不安全引起的风险,还包括合法用户越权、恶意代码侵害、操作失误和恶意操作风险。应用支撑层安全主要考虑数据中心共享交换系统,其数据交换代理分布于政府各部门不同网络信任域之中,并扩展到向企业、公众提供数据共享,在不同网络信任域之间的信息交换中存在的威胁和风险。应用终端层安全主要考虑口令和密钥管理风险、人员管理漏洞、审计不力或无审计、制度漏洞风险等。
9.保障体系。数字城市保障体系由组织保障、人员保障、制度保障等内容组成。其中组织保障较为有利,成立了“数字克拉玛依”建设领导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专家委员会、标准委员会、安全委员会、工程监理机构、数据中心。在人员保障方面,将整合全市的培训资源,开展信息化专业培训和全民素质培训。在制度保障方面,要建立数字城市建设顺利进行所需要的规章制度建设,如信息采集制度、安全检查制度、服务外包制度、绩效评价制度等。在资金保障方面,市委、市政府落实专项资金用于数字城市的建设,对重点项目给予财政支持,确保建设项目按计划进行。
10.“运维”体系。数字城市必须建立统一“运维 ”体系 ,包括“运维 ”制度、“运维 ”流程、“运维 ”组织、“运维”队伍、“运维”手段和工具以及运行维护对象六个方面。日常“运维”工作由信息办组织数据中心全权负责,数据中心下设网络运维部、硬件系统运维部、信息资源管理部、应用服务部、安全保障部、协调服务部六个日常运行维护机构。
三、建设思路
“数字克拉玛依”建设实施步骤计划分三步走:第一步:基础建设,基本应用。2010年左右,大力开展基础工程建设。完成“数字克拉玛依”建设总体设计,开展档案资源的电子化,完成信息资源规划,启动民生示范工程,解决一些局部的和关键性的问题。
第二步:扩大范围,应用扩展。2012年前,开发整合信息资源,实现基础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换。通过系统集成与整合,逐步打破“十二金工程”①之间的信息壁垒,信息惠民工程初见成效。
第三步:业务协同,全面发展。2015年前,建成完善的信息资源平台、标准规范体系以及安全保障体系,实现跨部门的信息联动,形成规模化的信息产业。
目前数字城市建设第一步工作基本完成。
四、建设成果
2008年以来,数字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围绕“数字强市”总战略和全市信息化的工作要求,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完成了“数字克拉玛依”的总体规划布局,初步建立起以“一个中心、两大平台、三类应用,四套体系”为主的数字城市总体框架体系 (图3),规划设计了分步建设目标,确定了总体建设任务和64项分项任务 (图4)。1.城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建设。根据数字城市建设“五统一”管理原则,克拉玛依信息化建设成果,包括网络、硬件环境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应用系统的运营和管理,由数据中心根据管理制度及流程进行统一管理。城市数据中心机房一期工程按期完成,2010年 1月正式投产使用。

图3 一个中心 两个平台 三类应用 四套体系

图4 “数字克拉玛依”的 64项建设任务
2.网络基础设施硬件平台与城市应用服务软件平台建设。网络基础设施硬件平台是“克拉玛依数字城市”的网络支持环境,是信息传输服务通道。软件平台是数字城市集成平台,是支撑应用的软环境。“两大平台”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并有效支撑了数字城市试点应用。
3.数字强政、数字惠民与数字兴业建设工程。数字强政、数字惠民与数字兴业是数字城市总体设计建设任务中的三大核心应用。2008年以来,克拉玛依市陆续开展了若干信息强政、信息惠民示范工程,积极开展平安城市、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数字城管系统在城市市容事件、城市部件管理方面发挥了较好作用;惠民工程方面,全市统一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已经启动,社区医疗卫生试点工作在克区各大社区展开并取得良好成效;“金保”工程②一期工作基本完成,初步实现居民持卡就医实时结算;药品监督系统实现了全市 158家涉药企业入网经销及违例药品的实时监督管理,实现了药品流通的实时监控;民政系统建设改变了过去四个区独立建设、独立管理、信息不畅的局面,整合了全市的民政业务、实现了市、区、街道、居委会四级业务数据集中、统一管理。一卡通、一号通、数字社区、数字教育等惠民工程也正在逐步开展。
4.信息化环境建设。数字城市建设离不开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保障。2009年首先建立了标准体系框架。2008至 2009两年时间收集梳理了国内外三千余项信息化标准,筛选出一千余项适用标准,建立了“数字克拉玛依”标准规范体系框架。结合“数字克拉玛依”建设对标准的实际需求,按照轻重缓急、分批分期制定和修订的原则,编制了人口、法人、地理信息、数字城市建设标准化指南等多项规范。
五、认识体会
一是数字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建设成败的关键不是技术而是管理。二是克拉玛依数字城市建设起步晚,起点高,见效快。
三是要培养一支长期稳定的建设队伍。
注释:
①“十二金工程”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面向政府办公业务建立的十二个重点信息应用系统,即指提供宏观决策支持的金宏工程,涉及金融系统的金财、金税、金卡、金审和金关工程,关系到国家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金盾工程、金保工程,具有专业性质但对国家民生具有重要意义的金农、金水、金质、金卫工程。这些工程均由中央各部委牵头进行建设。
②“金保工程”是指支持劳动保障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等核心应用,覆盖全国的统一的劳动保障电子政务工程,分为社会保险子系统和劳动力市场子系统。
[1]钱健等.数字城市建设[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王长胜等.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