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文学交流写作素材
文章内容页

我们为什么要躺着读书

  • 作者: 意林·作文素材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9952
  • 王太生

      【适用话题】辩证看问题 网络安全 物件的存与留 情感

      坐着读与躺着读,是两种不同的读书方法,读两种不同的书——两种不同版本、不同风格、不同趣味的书。

      坐着读与躺着读,神态大不一样。就像书法,坐着是楷书,横平竖直,笔画平直;躺着是草书,总是潦草,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弯钩翘起。

      躺着读,是消闲,仰面朝天,看着看着就睡着了,身轻如絮。坐着读就一本正经,姿势正统,态度严肃。比如,线装书要坐着读,要有一副虔诚和崇拜的心态,一字一句地看,看看古人的门道与花头经。坐着读,很美。比如,树下读书,有人在桂花树下读书,在枇杷树下、大柳树下读书。坐着读,可以在屋檐下,春日一边负暄,一边看书,此时看书,文字意境互相融合,看书时有清风掀动纸页,还可以听屋檐口一窝叽喳的麻雀。

      当然,坐着累了,不如躺着。《儒林外史》中说,王冕小时候放牛时就躺野外草地上看书,王冤一边歇息,一边看书,他四肢舒展,呼吸均匀,天、地、人、书合一。

      作家陈村去会书友,那个人睡单人床,床边有书两排,贴墙而起,自床头伸至床脚。在他床上躺过一躺,平平卧起,放出右手,就像身边长着一棵书的树,任采任摘。陈村说:“能躺着看的书方是好书。我们躺下了,我们也就成了古人。我们才有资格和古人说短论长,才能占有和奉献。”

      不仅仅是姿态,古人还讲究读书时的节气与情境。清代张潮《幽梦影》中说,“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经传宜独坐读;史鉴宜与友共读”。他把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读什么书,怎样读,安排得疏密有致,俨然一个家庭主妇,春天吃什么菜,夏天做什么菜……还把读书时的氛围、气候、陪读都想好了,这样的一场四季阅读,被安排得如此华丽、精致,又很细腻。

      在生活的过程中,是谁让你躺着看书?当然是你自己。躺着读,犹如潜入神仙居住的山林卧游,在草木深处吸氧。

      我比较向往的情境,是借山中一间屋,躺在木板床上看闲书。山中有好茶,手边有好书,这样的阅读,是没有任何功利的,看一页是一页,看到喜欢的就看下去,不喜欢的就跳过去。天下文章太多了,就像交朋友,气味相投的,肯定是好朋友。不对味的,也就相逢一笑,擦肩而过。

      有个朋友喜欢躺在一块大石头上看书。读如养身,躺在石头上,读与养,吸天地精华之气。若在酷夏,石头经过太阳暴晒,于薄暮,渐渐收凉,余温仍在,此时躺在石头上,浑身筋骨活络,气脉上升。看书时,身体柔软,文字曼妙,人如一根藤,纠缠在石头上。

      这个世界太忙碌,我们为什么要躺着读书?

      躺着读,是真實、闲情的。读古人的书、智者的书;读相见恨晚的书、摊在掌上摩挲的书……我不能直直地坐着,而是躺下来读,这样就有一个角度,好对那些高尚的灵魂仰望。

      (郭旺启摘自《联合日报》2018年7月27日)

      【素材分析】阅读是忙碌世界中的一种闲情,是浮华世界里的一种真实,无功利性是这个过程中的最大意义。茫茫世界,多的是好书,少的却是躺着读书的闲情逸致,缺的也是看一页是一页,喜欢的多看一会儿,不喜欢的就不看的随心随性。在阅读过程中,不必纠结于时间的“浪费”,也不必着急于缓慢的“获得”,只需牢记自己渴望寻找到的意义,不功利,不犹豫,找到与高尚灵魂对话的难得和与自我相见的姿态。

      (特约教师 李梦佩)

      本文标题:我们为什么要躺着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859680.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