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文学交流写作素材
文章内容页

衡水中学高考状元刘嘉森:对不起,我不“素质”

  • 作者: 意林·作文素材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1794
  • 刘嘉森

      我是2015年衡水中学高考文科状元,现在是北大中文系大四学生。我的母校,就是那个天天被批判的衡水中学,那个“应试教育的集中营”。

      我的成长经历也跟你们预料的差不多。出生在一个十八线小城,父母是基层工作者。小时候吃顿肯德基,也得爸妈咬咬牙。乐器、绘画、舞蹈、主持、奥赛、计算机,全没学过。整天穿着校服,理个平头,坐在教室里學习。唯一的快乐是周末去新华书店里看书,但是得站着或者蹲着看,因为没凳子。看不了几页,腿就麻了。

      2012年进入衡中,三年拼搏,做的卷子,摞起来有两米多高;题,几十万道。每年回家两次,寒假一次暑假一次,寒假36套卷子,暑假144套卷子。最后高考成绩673分,比同年同卷的其他三省状元高了三四十分。清北都发来橄榄枝,我选择了北大。

      现在距离高考,三年多了。三年多时间里,我在全国各地高中做了400场公益讲座,没跟学校要过一分钱;策划编写了两本教辅书,销量百万级;写作了100多篇文章;收藏了1000多本书籍,读过的书都做了摘抄和笔记;获得了北大中文系十佳歌手称号;从头锻炼自己的身体,引体向上能做40个,体育课没下过96分。

      三年多,可以让一个懵懂的少年成长为高考战场坚强无畏的斗士;三年多,也可以让一个只会做题的人变得有口才,会写作,身体健康,视野开阔。分数可以靠努力得到,素质也可以靠努力得到。

      有人问我:“你进入北大的时候,看到同学们会街舞芭蕾,会第二外语,会钢琴吉他,会做奥赛题,会编程,会演讲……你不会自卑吗?”

      问得有道理。然而我进入衡中的时候,看到这个学霸比我高50分,那个大神比我高500名,还有某某在预习大学的课程……我是不是也该自卑?将来工作了,看到这个人年入50万,那个人年入100万,还有某某拿着家里给的启动资金,成功创业……我是不是也该自卑?

      那岂不是在自卑里度过了一生?

      我不会自卑,因为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我相信自己的努力,我相信奋斗的价值。我也鄙视那些用谬论摧毁别人梦想的人。所以看到今年高考之后“阶层固化论”的老调重弹,我十分愤怒。好像高考状元们说一句“我兴趣广泛”,就可以掩去他们多年寒窗之苦。很多时候记者的提问是引导性的。面对镜头,在记者们殷切期望的眼神下说一句“我喜欢健身”等话,太简单了。

      成绩背后的那种付出、那份苦楚,才是在镜头前说不出的。有些文章还在征引去年熊轩昂的那句“富裕中产阶级家庭子女才能考状元”,然而不要忘记,熊轩昂是在北京读了十几年书,才说出的这句话。北京的情况,能代表全国吗?

      我到过中国28个省份,上千个城市,从北上广深到乡镇中学,我都去过、讲过,我想说:当今中国,还是“努力型学霸”更多,天道酬勤依然是真理。

      而且我还要说,我讨厌把应试与素质对立起来的做法。我正是在应试教育中锻炼出了专注力、执行力、逻辑分析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分配规划能力,还有心理能力,这些难道不是素质?如果只有能唱会跳才算素质,如果只有烫头、恋爱、健身才算素质,我们对素质的定义,就太狭隘了。

      我们的国家需要可以负重的人才,我们这一代会亲自参与到祖国崛起为第一强国的进程,我们面对的问题不是几项才艺就可以解决的。我们需要敢坐冷板凳的人,需要敢牺牲的人,需要真奋斗的人。

      所以,对不起,也许我不“素质”,但我为自己而自豪。

      本文标题:衡水中学高考状元刘嘉森:对不起,我不“素质”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860632.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推荐阅读